羊叫兽(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人)
人物简介 杨永信,男,出生于1962年6月,汉族,中共党员,临沂市河东区人,1982年7月毕业于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疗专业,同期被安排至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至今。是知名的精神病患者和“全国戒网专家”。2008年,因其对以《魔兽世界》为首的网络游戏的批判以及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治疗,而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广泛关注。然而,他对网络成瘾患者(特别是对未成年人)以“精神疾病患者”的手法进行的残忍治疗手段等行为也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强烈争议。 工作履历1982,08~1992,04临沂市精神病人;1988,07~1999,04临沂市精神病医院病区主任;1992,04~2000,02临沂市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1999,04~ 临沂市精神病医院防治科副科长兼控感办主任;2002,02~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副主任医师;2003,12~ 兼任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鲁南心理康复研究所副所长、心理康复科大科主任、心理康复科一病区主任、青少年心理干预中心副主任。2008,03~兼任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自称: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山东分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2、中华医学会临沂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3.中华医学会临沂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委员;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沂市心理学会委员;5.山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未经证实) 主要论著
几年来,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如:心身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暗示性与个性的相关性研究、住院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别差异、住院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暗示性的相关性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对比分析、不同血型分裂症患者暗示性对比分析,同时为专著《精神病学》的参编者,1990年主持完成“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影响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科研课题研究,经鉴定达省内领先水平。还有《癔症遗传与环境因素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对比分析》两项科研课题正在鉴定中。 所获奖励
1.于1988年获市直工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工作者”;2.于1997年获共青团临沂市委、临沂市卫生局颁发的“临沂市青年文明医务工作者”。3.于2007年获首届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杰出公民称号。 争议事件
近日,有关于中国知名戒网瘾专家杨永信用强行禁闭、电休克等非人道的手段进行治疗“网瘾患者”的消息在网络讨论的沸沸扬扬。不少接受过治疗的“网瘾患者”聚集在百度“杨永信贴吧”对杨永信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而戒网瘾专家杨永信和部分家长则认为他们的治疗方法是合理得当的。昨日网易网事对此曾进行报道,帖发后,网友纷纷跟帖讨论。 电休克手段
“网瘾患者”:杨永信用“电休克”手段逼迫我们就范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近3000名“网瘾少年”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过治疗。最近陆续有一些自称曾接受过网瘾治疗的少年,聚集在百度杨永信贴吧里,对其治疗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他们认为,杨是利用“电休克”手段逼迫孩子们就范。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
“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可能点现钱”的规定多达86条,具体到“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
甚至,“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
还有一些则很抽象,需要家委和班委做裁决,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以及“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违反以上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2008年11月20日,一位IP地址为“124.239.37.*”的网友在“杨永信帖吧”发表了题为《我的小故事及在“杨永信网戒中心”的心理日记》的帖子。在帖子中,这位女网瘾患者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几乎每一天的治疗日记,而上面高中生张明所说的情况,她也详细地提到。 杨永信:网戒中心“坦坦荡荡,任由你看!”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面对网上的种种质疑,杨永信表示,自己是正规的精神卫生领域主任医师,他数次提出,网戒中心“坦坦荡荡,任由你看!”
杨永信告诉记者,网上指称他使用“电休克”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记者问,“醒脑疗法”会不会对脑子有伤害。
杨永信表示“不会有任何伤害。”
“那,疼吗?”记者问。
“疼!怎么能不疼,那是相当的疼!”杨永信说。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了传说中的13号室,在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向记者展示了“心理治疗仪”。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治疗仪(电休克)”,“电休克”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
杨永信手握旋钮微向右偏,指针瞬间弹过150毫安,他说:“你看,这才是电休克要用的,这个很强了。”
然后他手指微向左偏,指着屏幕说:“这才是我给孩子们用的微电流。”此时,指针在1格到2格之间快速颤动。
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记者注意到,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一个盟友告诉记者,他曾看见一个女盟友还没进去,就在13号外呕吐了。
“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我的这份事业。”杨永信表示,他独创的网瘾治疗环节有71个,其中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应用的领域也很广,学校也能把这一套模式的某些环节采纳进去,戒网瘾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是缺人才。
杨永信的梦想是,成立“网戒精品园”。他说:“有的家长来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孩子能改变,做个普通人、正常人就行。但是,我们作为医生,能忍心看着这样聪明的孩子不思进取,就这样让他们走偏吗?我们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追求‘精品’,我们追求无止境,还要追求‘极品’。”(据中国青年报) 目前,电休克疗法已被卫生部叫停,其于2009年7月13日通告,全文如下: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
卫办医政函〔2009〕628号
山东省卫生厅:
近来,你省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开展“醒脑电击疗法”治疗“网瘾”的有关情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科学界定该疗法适应症和疗效,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专家就“网瘾”诊疗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专家一致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请你厅根据专家讨论意见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停止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若开展科学研究,应按规定申报,经批准后须充分尊重受试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相关费用。
请将有关办理情况于2009年7月15日前函告我部。
二○○九年七月八日 那些苦命的孩子啊~被精神病人给虐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