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26:57

中华世界文化遗产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font face="微软雅黑"><font color="#000080"><strong><font size="3">&nbsp;&nbsp;&nbsp; 中华世界文化遗产</font></strong><strong><font size="3">&nbsp; </font></strong></font></font></p>
<p><font face="Verdana">http://www.historykingdom.com/attachment/Mon_0708/276_2881_04e148fffde79fc.jp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中华世界文化遗产 <br/>&nbsp;&nbsp;&nbsp; 中文名称:龙门石窟 <br/>&nbsp;&nbsp;&nbsp; 英文名称:Longmen Grottoes <br/>&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于2000年11月30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br/>&nbsp;&nbsp;&nbsp;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br/>&nbsp;&nbsp;&nbsp;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概 况 <br/>&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二****,二菩萨,菩萨像含笑凝眸,温柔敦厚。洞中还雕刻着众菩萨,****听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代表了唐代(公元618~904年)石刻艺术的风格。它长宽各30余米。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其中的卢舍那雕像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约17米,丰腴典雅,栩栩如生。她那智慧的双眼,稍稍向下俯视,目光正好与朝拜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br/>&nbsp;&nbsp;&nbsp;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br/>&nbsp;&nbsp;&nbsp;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就更动人了,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 <br/>&nbsp;&nbsp;&nbsp;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br/>&nbsp;&nbsp;&nbsp;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36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有很广泛的影响。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strong>&nbsp;&nbsp;&nbsp; 龙门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strong></font></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29:42

<p><font face="Verdana">http://www.historykingdom.com/attachment/Mon_0708/276_2881_903339950c136b8.jpg<br/></font><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中文名称:庐山国家公园 <br/>&nbsp;&nbsp;&nbsp; 英文名称:Lushan National Park <br/>&nbsp;&nbsp;&nbsp; 编号:200-015 <br/>&nbsp;&nbsp;&nbsp;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nbsp;&nbsp;&nbsp;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br/>&nbsp;&nbsp;&nbsp;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概 况 <br/>&nbsp;&nbsp;&nbsp;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O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nbsp;&nbsp;&nbsp;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br/>&nbsp;&nbsp;&nbsp; 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 <br/>&nbsp;&nbsp;&nbsp; 庐山区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巍巍的庐山,远看有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近看千峰携手紧相连,横看铁壁钢墙立湖岸,侧看擎天一柱耸云间,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状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极便于旅游。 <br/>&nbsp;&nbsp;&nbsp;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的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有时山巅高出云层之上,从山下看山上,庐山云天飘渺,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则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有时山上暗无天日,山下则是细雨飘飞,情趣异常。 <br/>&nbsp;&nbsp;&nbsp; 样的自然条件,使得庐山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植物有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7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大天池、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庐山博物院等。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中心。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br/>&nbsp;&nbsp;&nbsp;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为庐山第一高峰。铁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王家坡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喷珠泻玉。三叠泉,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br/>&nbsp;&nbsp;&nbsp; 庐山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公元391年,佛教领袖慧远建立东林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慧远在庐山活动了36年,创建净土法门,使庐山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山上开创佛叫临济宗和沩仰宗,影响极大。到宋代,庐山有寺庙多达361座。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庐山建堂传教。经过1600年的发展,庐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见现象。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庐山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现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余栋。美庐别墅、原歇尔曼别墅、原威廉斯别墅等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世界村”。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br/>&nbsp;&nbsp;&nbsp;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鄙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鄱阳湖。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丽的岭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形成雄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在庐山与长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错的鄱阳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种地貌的汇集,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庐山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岩洞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br/>&nbsp;&nbsp;&nbsp; 云雾频繁,夏季凉爽,是庐山气象的显著特征;土壤呈垂直分布现象;植物显示出中国第三纪植被组成的特点;昆虫形成了庐山特有的种群。</strong></font></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0:09

<p><font face="Verdana">http://www.webpc8.com/Photo/UploadPhotos/200604/2801/gg045.jp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中文名称: 明清故宫 <br/>&nbsp;&nbsp;&nbsp; 英文名称: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r/>&nbsp;&nbsp;&nbsp; 编号: 200-003 <br/>&nbsp;&nbsp;&nbsp; 故宫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nbsp;&nbsp;&nbsp;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br/>&nbsp;&nbsp;&nbsp;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br/>&nbsp;&nbsp;&nbsp; 概 况 <br/>&nbsp;&nbsp;&nbsp;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nbsp;&nbsp;&nbsp;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strong></font></p>

绿茶 发表于 2008-9-13 17:31:16

<p>GOOD</p>
<p>&nbsp;</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1:31

<p><font face="Verdana">http://bbsimg.qq.com/2007/08/28/001/227.jp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中文名称:明清皇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英文名称:Mausoleum of the ming and Qing Emperor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2000年明显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清东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清西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概 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明清皇陵指的是明显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座陵墓。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明显陵是明朝追谥恭睿献皇帝朱佑杬的陵墓,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钟祥市城北7.5公里的纯德山。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开始修建,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建成。显陵在规划布局上,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形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根据“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松林山左峰作为祖山,形成一个与自然高度相和谐的局部小环境。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杰作。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清东陵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遵化市西北昌瑞山南麓。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始建孝陵,到1908年定东陵(慈禧陵)全工告竣,先后建起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和公主园寝1座。陵内有单体建筑580座,神道总长14500米,陵园面积为78平方公里。清东陵依照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选勘并营建,它是集皇家陵墓、宫殿、园囿于一体,融风水学、建筑学、美学于一炉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清西陵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止于1915年。清西陵占地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包括有帝陵4座、后陵2座、后妃合葬墓1座、嫔妃园寝3座、王爷公主园寝4座以及溥仪墓。清西陵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内涵丰富,其建筑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在中国皇家陵寝建筑中绝无仅有。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清西陵以其雄伟壮观的磅礴气势,堪称中国古代陵寝建筑中的精美杰作。 </strong></font></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明显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红门内似如游龙的神道连陵寝,神道两侧建有龙凤门,石雕文武臣、将军、立马、臣马、麒麟、像、骆驼、狮子、獬豸、华表、御碑亭及龙行神道,九曲河蜿蜒其间,其上架有五道汉字白玉石拱桥。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陵恩门、明楼、茔城、瑶台等,建筑宏大,雄伟壮观。特别是呈“8”字形的两大茔城,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神秘莫测,隐藏着一段动人心魄的宫庭历史。外围城外,原建有陵卫、更铺、军户、礼生乐户等。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优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风水宝地,雄伟的皇帝陵寝,动人心魄的明宫故事,令游人心迷神摇,留连忘返。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东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150公里,南距唐山100公里,北距承德100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5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东陵不只占地大,环境也美,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清东陵四面环山,是个方圆四十余里的小盆地,北面昌瑞山正中一峰突起,东西两侧山峰低下,构成一面扇形,西傍层峦叠翠的黄花山,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带,正南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宽不足五十米的自然口,俗称龙门口。夏季陵区雨水由此泄出,由龙门口向北望,苍山脚下,绿树丛中,古老雄伟的殿台楼阁若隐若现,金黄碧绿的琉璃瓦顶闪烁着迷人的豪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公元1661年,清代第一帝顺治死去,葬在了东陵,当时一切草创,陵寝规制十分简陋,约在康熙中晚期,康熙皇帝组织了详细测绘和规划。测绘中发现东陵的山脉系承德西南的雾灵山崎岖蜿转二百余里,状似一条张牙舞爪腾空面起的行龙,而陵寝两侧的山势又恰似这条行龙的两根触须。于是就把这条宽三、四十里长二百四十余里的大山划入了陵寝禁区,把陵区划为前圈、后龙即长城以北的风水禁山。把前券后龙的全部居民驱逐外地,为打开风水线,将明代长城经由陵区的一段拆除,在陵区和禁山周围栽置红(内)白(中)青(外)三层界舂、舂界内围以水围墙,把后龙划出三条火道,全长三百八里,各宽二十丈,每条火道每隔七里驻兵一拨,每拨七至九人,防火防汛,防止人民进入禁山,定出法律,陵区内(包括禁山)不许死人埋人、修庙、供神。私入禁山红舂以内者,为首枷号两月期满积边烟瘴地方充军,为从者,枷号一月,杖一百,徒三年。从此,周围六百余里的东陵区内,成了清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这里的居民背井离乡,像牛羊一样被赶到了外地,除了东陵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外,任何人休想再次踏入禁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东陵是我国最后一代王朝——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除此尚有东北的永陵、福陵、昭陵,和河北易县西陵,规模都不及东陵大,清朝统治者驱使了我国数以千百万计的劳动人民以240多年的时间在这里修筑了11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217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了大小15所陵园。这比我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10万平方米。在这一群古代建筑物的下面,埋葬着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个皇帝,慈禧等14名皇后和百余名妃嫔。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清东陵的建筑布局,除昭西陵、惠陵、单成体系外,其它各陵均以顺治孝陵为主,(内葬第一帝顺治和其两名皇后)孝陵前起龙门口内的金形山,北止昌瑞山主峰下的明楼宝顶,全长11华里,以一条宽三丈六尺的砖石神道贯穿上石牌坊、大碑楼、石人石兽、龙凤门、七孔桥、五孔桥、神道碑亭等一系列附属建筑物,构成一条约偏15度的中轴线,中轴线以东依次为孝东陵(葬顺治的孝惠皇后和28名妃嫔),景陵妃皇寝(葬康熙的48名妃嫔)、景陵(葬康熙和其4名皇后和1名皇贵妃)、景双妃园寝(葬康熙的2名皇贵妃)。中轴线以西依次为:裕陵(葬乾隆和其2名皇后、3名皇贵妃)裕陵园寝(葬乾隆的36名妃嫔)。定东陵为慈安慈禧并排两太后陵(分葬慈安慈禧二人)。定妃园寝(葬咸丰的15名妃嫔)、定陵(葬咸丰和其孝德皇后)这些陵寝的正面一律直对金形山,由孝陵主干大神道分出支道,通往各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以外的昭西陵,位于整个东陵风水围墙外的大红门东侧,(内葬顺治生母吉特皇后一人)。惠陵、惠妃园寝位于陵寝区的燕南角落,距孝陵主干神路8里左右。(惠陵葬同治和其孝哲皇后,妃园寝中葬4名妃嫔)。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西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76人。共有陵寝14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雍正八年(1730年)时,以此地“山脉水洁,条理详明”,系龙脉吉地而于此兴建泰陵;雍正死后,乾隆继位,父子不葬一地为制,遂形成东、西陵隔辈建陵的现象。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清西陵东起梁各庄、西到紫荆关,南抵大雁桥,北接奇峰岭,占地约一百平方公里,内有帝陵4座——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后陵3座,以及妃嫔、公主、亲王的园寝7座,而以泰宁山主峰下的泰陵为中心,其他陵园则分布东、西两侧。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西陵的南端入口建有石牌坊,其後依次有大红门、圣德神功碑楼、七孔桥、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碑楼,然後是西陵的主陵一泰陵的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等,这些建筑物以一条南北贯穿、长2.5公里的神道串联起来,入口的石牌坊,东陵只有1座,西陵则建有3座;东陵的石像生、龙凤门是位在七孔桥之後,西陵则在前。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除此之外,西陵的建筑形制大致与东陵相仿。泰陵在清西陵诸陵中兴建年代最早、规模也最大,除了雍正皇帝胤祯之外,还附葬孝敬皇后喇喇氏及敦肃皇贵妃年氏。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泰陵西侧2公里为昌陵,系嘉庆皇帝和孝淑皇后的合葬陵,其隆恩殿以花斑石铺地,为帝陵中所罕见。由昌陵再往西3公里为慕陵,是道光皇帝和孝穆、孝全两位皇后的陵墓。该陵不置方城明楼,规模较小,但其隆恩殿以香气清远的楠 木构筑,且只施雕镂而不著彩绘,在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中显得朴实典雅。殿内藻井刻满许多腾云驾雾的飞龙,其用意在藉引龙上天,吞云吐雾而不喷水,以保持陵墓内部乾燥。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4年(1915年)竣工,是中国最後一座帝陵。崇陵的地上建筑尚保存良好,色彩仍鲜丽;地宫则已遭盗掘,随葬品尽失,但内壁的佛像、神兽等浮雕精致生动,倒也有一看的价值。 崇陵东侧紧邻著埋葬光绪妃嫔的崇妃陵,珍妃和瑾妃就葬在这里。传说珍妃系被推下紫禁城内的一口井里而死,尸体捞上来后就葬此地。</font></strong></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2:08

<p><font face="Verdana">http://bbsimg.qq.com/2007/08/28/001/229.jpg</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中文名称:莫高窟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英文名称:Mogao Caves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编号: 200-004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br/>莫高窟于1987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font></strong></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2:55

<p><font face="Verdana">http://bbsimg.qq.com/2007/08/28/001/229.jpg</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中文名称:莫高窟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英文名称:Mogao Caves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编号: 200-004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br/>莫高窟于1987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font></strong></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3:29

<p><font face="Verdana">http://www.historykingdom.com/attachment/Mon_0708/276_2881_75236b37ce5a6ac.jp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中文名称: 天 坛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英文名称: Temple of Heaven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编号: 200-021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天坛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概 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strong></font></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4:09

<p><font face="Verdana">http://www.historykingdom.com/attachment/Mon_0708/276_2881_9006740bf78da5d.jpg</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中文名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英文名称:Wulingyuan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编号:200-010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武陵源,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风景区组成,方圆369平方公里,属张家界市管辖。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波涛翻的海洋。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大自然威力无边的“燕山运动”,将这里逐渐抬升为陆地、山脉、江河,随后又以挥洒自如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穿透切割”、“精雕细琢”,从而有了今天这般个有原始生态体系的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构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耸立、怪石峥嵘的独特自然景观。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于一体,五千座岩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这里有甲天下的御笔峰,别有洞天的宝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别有天”的黄龙洞,还有高耸入云的金鞭岩……无论是在黄狮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书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是“天然去雕饰”的人间仙境,也是资源丰富的绿色植物宝库和野生动物乐园。这里拥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珙桐、银杏、水杉、龙虾花等奇花异卉漫山遍野,还有猕猴、灵猫、角雉、锦鸡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武陵源有“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为国内外罕见,成为它奇绝超群的胜景。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据航测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余个。这里的峰石与别处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笋,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连绵万顷,给人以层峦叠嶂的磅颉气势与恢宏大观。天子山、张家界有八十多处观景台,在那里可以静观细赏。峰石名称很多大如“神堂湾”、“西海长卷”,小如“天女献花”、“屈子行呤”、“罗汉峰”,同样使人产生无拘无束的畅想。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每当雨过转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幽幽山谷中生出了云烟,云雾飘缈在层峦叠嶂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时隐时现,景象变幻万千。雾,使晴日下坚硬的山峰变得妖娆、飘逸和神秘。观雾的最好季节是夏季,天子山是赏雾的最佳去处,也是摄影家常常涉足的地方。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水使山林更有生气,金鞭溪是一条长长的溪流,有十几公里长,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它潺缓地流过纸草潭、跳鱼潭、楠木坪和天子洲,最后由索溪峪注入澧水。两岸峡谷对峙,红岩绿树倒映溪间。走在溪边小径上,一路清凉沁人心脾。踏木桥石阶,观花斑鱼潭戏水,听布谷鸟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这里的溶洞也很有特色,数量多,规模大。有名可数的就有黄龙洞、观音洞、响水洞、龟栖洞、飞云洞、金螺洞……,索溪峪的黄龙洞长七公里半。洞分四层,洞内有一座水库、二条河流、三挂瀑布、四处潭水、十三个厅堂、九十六条廊。“冰凌钟声”、“翠竹夹道”、“龙宫起舞”都是黄龙洞的精华所在。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武陵源漫山遍野,处处入眼的是茂密的山林。是生长了几千年的森林一直无人砍伐,森林覆盖率高达97.9%,即使是一座孤兀的石峰上也挺立着几棵苍松;大片的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珙桐、龙虾花等古稀植物比比皆是;雉鸡、穿山甲、猴面鹰、红嘴相思鸟、猕猴、飞虎、大鲵等珍禽异兽出没大林中涧边。八十年代初,专家考察武陵源时慨叹这里是动物“避难所”,是植物“基因库”。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武陵源气候温和多雨,无酷暑严寒,常年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这种小气候给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地。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的,是纯朴的田园风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块块梯田,一间间房舍星星点点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树四合,炊烟袅袅,假如有缘赶上当地节日,还可欣赏到民族歌舞。它们与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原始苍茫的画卷。</font></strong></p>

小晓 发表于 2008-9-13 17:35:23

<p><font face="Verdana">http://bbsimg.qq.com/2007/08/28/001/235.jpg</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苏州古典园林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编号:200-019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修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公元20世纪初)所形成,占地面积达62亩。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font></strong></p>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世界文化遗产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最大的交流平台,旨在为校友提供一个 学习、交流、娱乐的平台。

相聚在这里便是我们的缘分,记录我们的大学生活,热爱分享,享受快乐。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www.tjzjbbs.com)已经安全运行了 ,感谢这一路来您对论坛的支持和关爱!

嘉兴市南湖网监大队网络安全重点监管站点 发帖必看
智能电视论坛电视软件智能电视资讯4K中国论坛当贝市场投影Projector1TVS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