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苟文俭
根据《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下文称“该书”)第十二章第三节的论证,宇宙旋转星系中恒星的转动是以下两个运动的合成。
1、恒星在物理真空中以运动方式存在,其运动IΣ行为传播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情形一样,由于对实现S(V0)存在追求,要与环境保持同步i传递而受转动力,也就有因物理真空量子Q转动形成的固有转动,其角速度就用ω0表示,其线速度用V0表示,设恒星离星系中心的距离为R,则有:
V0 = ω0R……………12-3-1。
ω0由三个因素决定:(1)随星系总质量M0增多而加快;(2)星系中Q的总量越多转动越慢,即是随星系半径R0的三次方增大而减小:(3)Q转动带动恒星转动的程度,可用系数d表示,因此对ω0就可以有:
ω0 = d·M0/R03…………12-3-2。
2、设星系中心部分对该恒星构成吸引的质量为M,由M对恒星吸引也构成了转动,其速度用Vg表示,考虑简单情形,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及转动的力学规律容易得到:
Vg = (GM/R)1/2……………12-3-3。
考虑V0与Vg方向相同的理想的简单情形,在转动星系内,离星系中心距离为R的恒星,它实际转动的线速度是:
V =ω0R + (GM/R)1/2……………12-3-4。
12-3-4式表明,旋转星系中,恒星转动线速度并不服从由引力定律所做的推算,随着离星系中心距离R增大,它不是减小,而是增加了。
由此说明,旋转星系中恒星转动线速随着离星系中心距离增大而增加,不服从引力定律,并不需要星系有暗物质来“法外施恩”。
同时,该书在第十二章第三节中通过论证还指出:宇宙有“空洞”和无核星系,也可能有大尺度的真空裂缝,这些就都可以通过广泛的宇宙学观测去验殓。
◎ ◎
附注:该帖内容出自作者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在个人博客中也有较具体介绍;该新著共110万字,已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对该帖有兴趣的朋友,可登录个人实名博客、或与本人联系;衷心欢迎各位光临赐教。个人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金雁路171号交大花园南苑,邮编6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