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苟文俭
有能量或质量、并以某种形式占有空间位置的客观存在物,作者就称是客体。粒子及由粒子组成的所有客体集合,就称是物质世界。组成粒子的基本单位,也即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客观存在之物,就称是基元。基元实现存在的具体方式就称是基元存在内容。
真实的客观存在之物实现存在的具体方式,也称是客体存在内容。
(一)现代物理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代物理理论中:规范理论的标准模型基元是夸克、轻子及传递力作用的玻色子,被认为可以统一四种力的超弦理论,其基元则有10维时空的超弦,而统一五种超弦理论的M理论,其基元又有11维时空,有人也称是超块。我们很容易看清现代物理理论的以下事实:
1、理论的形式化数学表述,最终都会依赖于基元及其存在内容。
对基元及其存在内容,也称是基元的实在性存在。
2、不论是标准模型基元,还是超弦或超块,它们的实在性存在都主要是数学分析的产物,都只是一些由数学定义的概念组合,是抽象的概念模型,在理论的形式化数学表述中,许多需要由它们自身实在性存在来回答的问题都不能有确定答案。如以超弦为例,在10维时空:拉氏函数还有效吗?测不准原理还适用吗?又怎样把极高能量的振动转变成现实的每一个粒子?……等等所有这些,就一个也不能由超弦自身的实在性存在来回答。
有上述这种事实的原因,就是因为通过由数学分析得到的上述这些基元,由于描述它们的概念不具有实在的客体化指称,因此物理理论中以它们为依据所做的形式化表述,也就只具有非实在的抽象性,也不可能有确定的边界条件输入,从而使现代物理理论探索就面临了如下现实:
1、探索中总是把理性化思考绝对化,表述都在猜测和想像中进行,以致于在整个现代物理理论逻辑体系中,人为地制造了形形色色的矛盾与疑难,构成了观念的极大混乱。
2、从弱电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规范场的大统一理论、大爆炸宇宙标准模型,直至超弦理论及M理论,进一步的发展是向着未知因素增多、表述不确定性增大、可直接验证的经验实证的程度降低、理论自身制造的疑难也越来越多的方向。
现代物理理论探索的上述现实表明,弄清楚基元的实在性存在到底是什么,以此来对现代物理理论提供客体化描述依据和形式化表述的逻辑起点,为数学演绎输入明确的边界条件,对此作者也称是为现代物理理论搭建起表述的客体化平台。这就是现代物理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现代物理理论探索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工作。
(二)现代物理学探索的新选择
客体及其存在内容也称是客体的实在性存在。实在性存在的基元也属于客体的实在性存在内容。按照现代物理理论探索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开始、对发展现代物理理论的探索,作者就称是现代物理学探索的新选择,其中对基元的探索具体是以下两个方面:
1、把物质世界所有客体共同存在最普遍的现象事实,作为确定基元实在性存在的依据,而不是已有理论概念、原理或哲学观念,实现对基元探索描述依据的新选择。
2、对确定基元实在性存在的方式,使用对物质世界所有客体共同存在最普遍现象事实的分析归钠,而不是形式化的数学分析,实现对基元探索逻辑形式的新选择。
虽然物理理论理性化是其基本特征,但实在性是其本质。上述对基元探索做描述依据和逻辑形式的新选择,就保证了实在性存在基元的客体化本质,由此也就可以探索到实在的具体的基元,而不是数学的抽象的基元。
有了实在性存在基元后,作者再以此为依据,通过回答现代物理学所有“是什么”的基本问题,完成了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1),就具体表述了现代物理理论表述的客体化平台。在该书中对现代物理学探索的上述这种新选择,作者也称是现代物理学的IV选择。
(三)现代物理学IV选择公理
怎么样才能寻觅到客体化的基元呢?对此作者首先做了如下两点考虑:
第一点:基元应当首先组成物质世界中的粒子,而粒子就产生于受激发真空,说明基元一定存在于真空;由此就可以确定:真空就有可以形成基元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固有的原始态作者也就称是真空元素,它也仍是客体,并用“V0”表示。
第二点:我们只能以真空受激发的可判定事实为依据去认识V0;那么真空被激发的可判定事实与V0自身存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从上述两点考虑就可以进一步认为:实在性的基元只能来自V0及其存在内容。由此作者在该书中就确定了从认识V0及其存在内容开始、去探索实在性基元的如下两个公理性原理,也称是现代物理学的IV选择公理,具体内容如下。
1、第一公理,作者称IV公理,其要点是:所有客体自身存在内容、与由它产生的可判定事实表现的存在内容,两者之间是完全一致的(p51)(2)。
因为真空受激发就是一种可判定事实;IV公理也就是通过真空受激发的可判定事实、来认识V0存在内容的第一依据。
2、V0都只能存在于真空“点”位置,真空“点”位置被激发的可判定事件,即是由V0产生的可判定事实。第二公理,作者也称是真空客体化原理,就是具体通过真空“点”位置受激发的可判定事实,使用IV公理,对V0具体内容及其所做的判断,具体就是以下三个:
(1)有可激发出能量的事实,因此V0位就有可以产生出能量的物质内容,而且这种物质内容还受到了严格制约,使其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点”位置。
(2)由于真空“点”位置受激发具体可以由真空电容率ε0和磁导率μ0来量度,它们都包含了长度量的量纲,因此有存在广延性的事实,这就表明V0有形成自身广延性的存在内容。
(3)由于真空“点”位置在激发中可以相互联系,而且这种相互联系各向同性,因此V0就还有各向同性的相互联系的存在内容。
第二公理也即是说:真空元素V0的客体化存在内容,就具体实现于物质、广延性、各向同性相互联系行为这三个方面(p54)。
有了V0存在内容后,以此我们就可以确定,基元的实在性存在也就都形成于物质、广延性、各向同性相互联系行为等这三个方面。
(四)现代物理学IV选择与经验事实完全一致
上述IV公理就为认识V0 “有什么”提供了逻辑保证,而得到的形成了基元实在性存在的三个方面,也正是形成物质世界所有客体自身固有存在的三个方面,即所有客体也都同样有物质、形成空间位置的广延性、及在可动性中的相互联系等这三个方面的实在性存在。
因为V0是形成基元的唯一依据,也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唯一依据,物质世界所有客体自身共同的固有存在,理所当然也就一定形成于V0。现代物理学IV选择所得的结果,与形成物质世界所有客体共同的固有存在完全相符,这也就与经验事实完全保持了一致。
还特别说明:由于客体之间实现相互联系的行为,其表现都是规则的可动性,因此真空V0或基元之间实现联系的行为,其表现也就应当是规则的可动性。
【附注】:
1、《粒子及其质量的计算》一书已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对此本系列文章也都均简称是该书。
2、括号内的p51,指《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的第51页;本系列文章中,所有其它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数表示的意义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