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苟文俭
接《宇宙IV模型拒绝暗物质暗能量(上)》
(四)由光子实现的宇宙学观测
光子运动,也就是一些离开真空态的a在保持V0固有存在的条件下、在ρ(Q)中通过Q的持续转移(p138)。通过光子运动进行的宇宙学观测,即称是由光子实现的宇宙学观测。
在该书第十二章第二节中,作者分析了a在ρ(Q)中通过Q转移的具体情形时发现:当一对a经历Q转移时,将会产生出构成引力场的联系行为,在效果上就构成了对光子的力作用,而且这种效果力与一对正负电子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严格相等。由此作者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得了相关的以下两个结果(p466):
1、在不考虑宇宙天体引力场影响的理想条件下,光子每一对a在ρ(Q)中转移、若通过了1.8×1010光年的距离,根据动量的客体化意义(p137),光子a转移的动量将减为零,此时光子自动消逝,再不能对宇宙实现观测了。即1.8×1010光年,也就是在上述理想条件下通过光子运动观测到的宇宙区域半径,也称是光子的宇宙观测半径。
2、根据光子波长λ = h/P的关系,光子动量P不断减小,其波长λ将不断增大,构成了光子红移。设光子运动观测距离为L,红移量用Δλ表示,容易得Δλ∝L。
这正是现代宇宙学的哈勃定律所反映的观测事实。即哈勃定律形成于光子运动本身,并非是宇宙膨脹所致。因此,光子红移量的变化,是转移a通过ρ(Q)转移时动量减少率发生了变化,并非是宇宙膨脹情形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的宇宙学理论中,假定宇宙存在有大量暗能量的理由并不成立。宇宙IV模型中,光子红移量的变化不需用暗能量来解释。
(五)宇宙星系的分布与星系的恒星转动
宇宙星系产生于真空元单位可动性、在宇宙学范围涨落形成的WEOV。由于宇宙学范围真空元单位可动性涨落的随几性,WEOV分布、即宇宙星系分布也就具有了随几性:如有团块状的星系集团,也可能有无星系分布的所谓宇宙“空洞”,或有呈波动特征分布的星系等等。即组成宇宙所有星系分布,完全取决于宇宙学范围真空元单位可动性涨落的实现方式,并不是某种决定性逻辑规则的结果(p107)。
在该书第十二章第一节,作者根据宇宙星系观测值推算得到的结论证明,万有引力不可能对宇宙结构的形成起支配作用,可验证的引力规律在宇宙学范围完全失效(p463),而且也还有这样的结论:宇宙星系都要保持WEOV的固有转动及WEOV核平动的初始运动,宇宙星系转动与平动都不完全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宇宙有团状星系集团,星系中恒星转动并非都形成于万有引力,并不需要由比可观测物质多得多的暗物质来把星系聚集成团块,或为星系中恒星转动提供动力(p465)。
在该书第十二章第三节,作者在星系自身固有转动与恒星转动方向相同的理想条件下,就得到了转动星系中恒星转动的线速度V =ω0R + (GM/R)1/2(p469)。
上式中的ω0是WEOV产生星系时自身固有转动角速度,R是该恒星离转动星系中心的距离,M是星系对该恒星构成万有引力的质量,G是万有引力常数。该式表明:旋转星系中,恒星转动线速度将随着离星系中心距离R增大而增加,不满足引力定律。
上述所有结果都表明:在宇宙IV模型,观测中恒星转动将会超越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这并非因为有暗物质产生了引力。
(六)宇宙暗物质暗能量子虚乌有
暗物质暗能量因为不可观测,必然不参与电磁作用。我们知道,在宇宙大爆炸后10-43秒万有引力就从“超引力”中分离了出来,但随温度降低在大爆炸10-36秒,强作用同电、弱作用也就分离了出来。即是说,标准模型大统一理论中,参与宇宙演化的物质只要温度降低了,就必有电磁力形成。因此,参与宇宙演化温度降低的物质,只参与万有引力、而不参与电磁作用的的暗物质暗能量决不可能发生。为了与形式化数学表述相符,现代物理学的宇宙学理论请出暗物质暗能量这个“尊神”,不是救了自己的驾,而是给自己捅了刀子。
现代物理理论体系自身也完全拒绝了宇宙有暗物质暗能量。
综合上述所有论述:宇宙IV模型拒绝宇宙有暗物质暗能量,也得到了现代物理理论体系自身的支持,暗物质暗能量纯粹是为了支撑先验宇宙的观念之物;现代自然科学中抄得最热的暗物质暗能量子虚乌有。
(七)宇宙IV模型的实验验证
宇宙IV模型自然得了光子运动宇宙学红移的哈勃定律,理想条件下人类对宇宙观测有约1.8×1010光年的视界(p466),星系团块聚集及星系内恒星转动要偏离万有引力定律,光子自身有引力场行为,它在某恒星的引力场中,运动径迹必然要向该恒星一侧弯曲等广义相对论中描述的实验观测事实,以及宇宙中为什么只有右手性物质起支配的正物质星系,宇宙演化或大爆炸是怎样发生的等等所有这些宇宙学的观测事实,及现代宇宙学理论的描述事实(p491)。这些就都是对宇宙IV模型最直接的验证。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验证宇宙IV模型。
1、该书给出的旋转星系中恒星的转动线速度V =ω0R + (GM/R)-1/2,公式中星系固有转动角速度ω0= d·M0/R03,其中R0是星系半径,M0是星系总质量,d是系数,随转动恒星密度越小而增大(p469),还推论得到宇宙有无星系的“空洞”和无核星系、可能有大尺度真空裂缝等等,就可以通过广泛的天文观测去检验(p495)。
2、如该书第十二章第五节所述,超新星爆发并不是产生于现代宇宙学理论所说的引力塌缩,对此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星系中只有孤独的恒星才可能有超新星爆发,对此也可以通过观察来验证。
3、该书第三章第十节指出:(1)宇宙中质量越大的星系越古老;(2)宇宙中有看起来像是正在生成星系的胚胎;(3)宇宙星系分布的大尺度结构,完全取决于宇宙学范围ρ(V0)涨落的实现方式,并非某种确定性规律支配的结果;(4)不同星系由于要保持WEOV转动及WEOV核平动的初始运动,实际运动并不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而且偏离万有引力定律的形式也还具有多样性特点。等等所有这些,也都可以通过宇宙学观测来加以验证(p107)
容易理解:宇宙IV模型的可验证,实际也就实现了宇宙没有暗物质暗能量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