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 返回首页

gwji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tjzjbbs.com/?223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粒子内部时空的特殊性

已有 403 次阅读2009-8-24 11:43 |个人分类:现代物理理论探索|

                            作者   苟文俭

量子场理论中,粒子都被认为是类点存在物。我们知道,由于引力势或库仑势U r-1,粒子如果是一个点,因它的半径 r 0,则就有∣U∣→ ∞,表明使粒子裂解的能量将会是无穷大;这决不允许。因此,真实的粒子决非是几何点,它们都应当是有大小的延展体,都有其各自的内部空间。

粒子内部时空,是指在物理理论中,我们对粒子组成成分在内部空间运动及相互作用描述时,所使用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表述的I-V模型中,把粒子内部的时空就称为P时空,把粒子外部空间不考虑真空涨落的理想条件下的时空,也称是普通时空。

(一)

该书的第二章第九节指出(p68),我们实际进行的测量,都开始于粒子的个体存在。也就是说,实际测量都不可能深入到粒子内部。因此,我们对P时空的认识只能依赖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粒子内部存在与粒子个体行为相关联时,通过粒子个体行为实现对P时空做测量;如粒子寿命,就是对不稳定粒子P时空中的一种P时间所做的测量。

2、通过对粒子组成的认识,用其组成成分实现存在的具体方式,来认识P时空。

在量子场理论中,由于我们并不能对粒子的构成做任何有意义的理解,所以它就总是视粒子为“点”结构。I-V模型认识了组成粒子基元V实现存在的具体方式,即认识了V存在内容,粒子组成成分实现存在的具体方式非常清楚(p80),也就可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P时空的具体情形。该书第七章第六节认识到P时空中,P时间与P空间有如下多种形式。

1I-V模型中,根据时间是客体某种存在内容在客体事件中变化过程的理解,P时间就有这四种不同形式:(1)粒子运动物体存在方位周期性变化形成的Pc时间;(2)粒子在特定环境中质量增加而变化形成的Pi跃迁时间;(3)粒子衰变质量减少变化形成的Pi衰变时间;(4)粒子物质内部轨道转动过程形成的Ps时间(p250)。

2根据I-V模型中、关于空间是客体在客体事件中以某种方式实现广延性存在的理解,P空间就也有这三种不同形式:(1)由静止质量物质可动性在粒子内部实现广延性存在的Pi空间;(2)由构成粒子运动物质可动性在粒子内部实现广延性存在的Pc空间;(3)由构成粒子自旋或转动物质的可动性、在粒子内部实现广延性存在的Ps空间(p251)。

(二)

对粒子外部的普通空间,由于不考虑真空涨落,容易理解它有以下三个特征:

1、客体在普通空间中位置的相对移动是确定的,都具有经典运动学的确定意义。

2、普通空间中不同的点位置的每一个方向,以及每一个位置都不可区分。

3、对任何粒子外部,普通空间均可以延展到全宇宙。

上述第一个特征是现代物理理论描述的重要基础。根据上述第23两个特征,再考虑实际理论总是使用了运动学时间,所描述客体在某一普通时空域中运动及变化的规律,必将满足以下一些变换规则:

1、对任意空间位置及不同方向的变换,均不会有什么变化。

2、在相反方向做运动学时间的等效变换,有时间变换的不变性。

描述客体运动及变化的规律满足上述变换规则,再加之普通时空中光速是客体运动的极限,这也就构成了现代物理理论所称四维时空的洛仑兹不变性。即在粒子外部普通空间,客体可动性都具有经典运动学的确定意义,运动时间是可逆的,客体在普通空间受力与运动的物理规律,也都满足洛仑兹不变性。

根据对三种形式P空间的具体分析,该书也还得到了这样的分析命题(p251):

在对粒子组成的表述中:对构成粒子静止质量单位的相关规律,不具有在Pi空间平移变换的不变性;在粒子内部对实现广延性存在方向有关的规律,也不具有在Ps空间或Pc空间旋转变换的不变性。P时空粒子内部存在内容与普通时空粒子个体存在内容,不仅遵循的规律不同,表述方法也各不相同。

(三)

粒子个体在普通时空中遵循的规律,就称是粒子个体规律,而粒子组成成分在P时空的规律,也称是粒子构成规律。

规范理论的标准模型把常规物理规律、通过类推演绎用来描述P时空的对象,其实质就是用相同的逻辑前提、用来描述粒子在普通时空与P时空的存在内容,这就必然构成了以下两个显而易见的弊端:

1、完全混淆了普通时空与P时空中、在粒子事件中表现的粒子不同存在内容的根本差异,所以如该书第一章第六节所述,标准模型对粒子存在的描述,就具有了表述不确定性和定义域缺陷(p30)。

2、由于没有以粒子在P时空实现存在的客体化存在为依据,因此对与粒子内部存在有关事件的理解,以及对粒子的组成存在内容,就只能凭猜测与想像,其结果就只能把面临了困境的表述粒子构成的理论带进死胡同

以下事实,就为P时空粒子构成规律、与普通时空粒子个体规律,它们完全不具有类推的可演绎关系提供了充分证据。

1、粒子自旋反映了粒子内部空间转动,但它既不满足狭义相对论运动规律,也无法用量子力学理解;这就是在Ps空间的粒子构成规律,完全不同于普通空间粒子个体规律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2、大量稳定粒子的弱衰变中,它们过去与现在均各不相同,该过程并不具有可逆性;这就是Pi衰变时间不能与运动学时间做等价变换最典型的实验证据。

3、验证弱作用宇称不守恒实验中,当外磁场把放射性核磁矩排列起来时,β衰变中β电子沿磁场方向和反磁场方向飞出的数量并不相等,表明作为实验粒子的中子具有某种内部“螺旋”。这也就是与粒子内部实现广延性存在方向有关的粒子构成规律,在Ps空间或Pc空间不具有旋转变换不变性最直接的实验证据。

【注】:该文编辑于作者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第七章第六节的部分内容;本文所称的该书即是《粒子及其质量计算》,文中相关句子后面括号内的p加数字,如(p68),指的是该处所论述的内容出自该书的第68页。期待网友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作者的I-V模型感兴趣。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投影网|智能电视网|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  

GMT+8, 2025-5-1 15:19 , Processed in 0.020499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3-2013 ZND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