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之五
作者 苟文俭
根据《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之四》的论述,及作者在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第一章第七节的论述,我们对真空的认识是:
1、物理场的每一个真空“点”位置,都存在有一个物理真空量子Q,它是由存在状态相反的真空态基元Vn组成的。
2、Vn是弹性存在物,在各向同性的st特性中,有n0个行为因子b分布的自我存在各向同性的st1特性,及在n0个i自由度与外界联系形成的环境存在各向同性的st2特性。
3、Vn存在中,原始空间要素s对原始物质要素a形成的s作用,有st1特性形成的T1作用、st2特性形成的T2作用、及b吸引形成b作用,具有了三维性,由此产生的a的可动性、a携带的真空信息i、以及在i自由度传递i时形成的i行为,都依次具有t1分量、t2分量和l分量,都可以用三维直角坐标图做直观表示:其中l分量用z轴表示,这也是i传递的纵向方向,t1分量与t2分量依次用x轴与y轴表示,这是影响i传递的横向方向,具体如该书的图3-1所示(p86)。
本文所讲的真空固有存在及自发破缺,都是描述真空基本构成单位的专门概念。
(一)
在真空基本组成单位中,对st1特性与st2特性具有完全对等存在的这种单位,就称是真空元素,用“V0”表示。真空的固有存在指是V0存在,它的st1特性与st2特性具有的完全对等,就称是它的自主对称存在,并记成是S(V0)。
固有存在的V0与真空态基元Vn,它们有共同的组成,也统称是真空元单位。
真空元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i行为相互传递i实现的。对具有自主对称存在的V0,当a在i自由度活动时,由于它的t1分量与t2分量有完全对等而具有了不确定关系,因此a携带的i因为不确定,它也就无法通过i自由度传递、在V0之间实现有确定关系的相互联系;对此也说真空固有的V0之间是不可联系的。
V0自主对称存在形成的这种不可联系特征,也是物质世界具有对称存在客体的普遍事实。如基态原子,它具有电荷完全对称存在,基态原子之间通过电荷传播的电场也就具有了不确定,基态原子之间,也就不可能通过电荷实现有确定关系的相互联系。
具有自主对称存在的V0之间不可联系,而真空态基元Vn之间则是可联系的,这就表明:在Vn存在中,a在i自由度活动时,它的t1分量与t2分量不具有对等关系,是不对称的,a活动及携带i是确定。这就尤如高能级原子,它破坏了基态的电荷对称性存在,它们之间也就可以通过电荷传播具有确定性的电场。
在真空的自身存在中,对破坏了V0自主对称存在、使之成为不对称存在Vn的过程,就称是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本文所称的真空自发破缺,就是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的简称,对此也称是V0自发破缺,
(二)
把由V0组成的密度为ρ的真空,就称是原始真空,并用ρ(V0)表示。
在ρ(V0)的原始真空,经常会生V0存在位置随机涨落,V0之间会经常发生弹性碰撞;在V0的弹性形变中:(1)可以对n0个行为因子b的分布产生影响,即可以对V0自我存在各向同性的st1特性产生影响;(2)也可以对在n0个i自由度与外界的联系产生影响,即可以对V0环境存在各向同性的st2特性产生影响;从而破坏V0自主对称而发生自发破缺,使之把V0转变成真空态基元Vn。
容易理解,V0自发破缺的上述过程会有以下两种不同情形:
1、与环境各向同性i联系相比,V0存在破缺时n0个b分布的各向同性变化慢些,T作用中T1作用将起了主导作用,a横向活动中先是t1分量发生,在该书图3-1所示的三维坐标图中,x轴是起始坐标,至形成i传递方向一致的z轴终结,容易确定:a活动方式、或传递的i满足右手性关系。即V0存在破缺构成的不对称,就使真空元单位具有了右手性特征。对此请读者可以画出三维坐标图进行比试。
2、与n0个b分布相比,V0存在破缺时环境i联系的各同同性变化要慢些,T作用中T2作用起了主导作用,a活动先是t2分量发生;在该书图3-1所示的三维坐标图中,y轴是起始坐标,其活动方式及传递的i均又满足左手性关系。即V0存在破缺就构成的不对称,就又使真空元单位具有了左手性特征。
V0存在破缺手性化使它的T1作用与T2作用有先后之分,V0自主对称存在被破坏,因此当a在i自由度活动时,由于它的t1分量与t2分量不具有对等的对你关系,它的活动及携带的i也就具有了完全的确定性,从而使a携带的i就可以通过i自由度传递,在真空元单位之间通过相互传递i实现有确定关系的联系;这样真空元单位也就转变成了真空态基元Vn。
V0存在破缺转变成的有手性的真空元单位,也就是真空态基元Vn。
根据V0与原子基态相当的比较,V0存在破缺产生的不对称,也就相当于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电荷不对称。
V0存在破缺转变成了Vn,也说不对称的Vn是V0对称破缺的结果。
Vn手性,由它转变成的非真空态基态Vm也必然有手性。对左、右手性的基元V,作者也分别记成是Vl和Vr。粒子及物质世界的所有客体,都组成于有手性的基元V。
组成粒子每一个V都有确定手性,这不仅构成了粒子内部存在的手性,也必然构成了粒子环境存在的手性。即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表述的I-V模型中,粒子左、右手性是粒子不对称手性V组成的必然结果,而不象当今主流的规范理论那样,是为了满足数学演绎需要来做的人为规定(p89)。
【注】:本文所称的该书即是《粒子及其质量计算》,文中相关句子后面括号内的p加数字,如(p86),指的是该处所陈述的内容出自该书的第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