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 返回首页

gwji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tjzjbbs.com/?223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物理场的真空“点”是什么?

已有 478 次阅读2009-9-10 15:23 |个人分类:现代物理理论探索|

作者  苟文俭

根据博文《基元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中异手性i联系命题得到的结论是异手性V之间的i联系将会构成吸引力;客体都是在异手性V之间实现了 SV0)存在的V集团

在博文《基元探索系列之四》中作者还指出:基元V真空态基元Vn和非真空态基元Vm,其中Vn只有一个a0,而Vm中除了因为a转移而聚集的am外,也都还有一个a0

(一)

由异手性i联系命题容易理解:一对异手性的VnlVnr之间的i联系中,因为也实现了SV0)存在,就组织成了真空V集团;它作为有手性存在的相反a0,由于是真空的量子化单位,就称是物理真空量子,并用符“Q”表示。

把完全由Q组成,且Q的密度为ρ的真空,作者就记成是ρ(Q),并称是物理真空

Q作为真空量子化单位,是左、右手性真空VnlVnr分别追求实现DV0)存在的自然结果。对此说明以下三点:

1Q中一对a0做相反的手性活动,因此有存在状态相反的物质。

2、左、右手性真空Va0活动中追求实现SV0)存在,也即是它们内部存在内容实现了存在互补,具有了镜像变换的不变性,又由于这是通过i的相互传递实现的,因此对这种不变性以后就称是i对称。

V之间的i对称,就是V之间实现SV0)存在的具体内容。

3、由于受DV0)作用支配,Q最终只能以V0的固有方式实现SV0)存在,因此其存在具有唯一的确定性;对此也说Q是正常的

(二)

很容易确定,Q的存在将会表现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Q的正常存在中,i的传递只能在VnlVnr之间往复进行而向外界传递,不可能对其做任何观测,即由s构成的Q广延性存在是不可测量的,具有“点”的存在特征。

2VnlVnr的内部存在内容完全实现了存在互补,是无i行为传播的“点”,这种条件的物理真空ρ(Q)将不对在其中的运动客体及i行为传播产生任何影响,即对可观察任何客体的环境存在。在Q正常存在的ρ(Q) 具有完全的中性特征。

3、从受激发真空产生出粒子时,组成Q的一对Vn就有可能同时转变成相互独立的左、右手性的Vm,由此也就有可能产生出一对有左、右手性对称、且存在内容完全对等的粒子。显然,这种完全对等的粒子也就是现代粒子理论描述的正、反粒子对。

即从受激发真空产生粒子时,Q具有能够产生出正、反粒子对的存在特征。

4、在Q的海洋中,由于粒子及其它客体大量i行为传播,Q存在必然会发生随机涨落,Q存在的一对a0也就会在这种随机涨落中,将会表现出能量等物质特有的可测量性。

即在ρ(Q)中,任意Q存在确定的位置可以出现某种能量值,而且这种能量取值会表现出偶发性特征。

由上这些特征可以确定:由Q存在确定的每一个真空位置,也就是现代规范理理描述的一个物理场的真空点;物理真空ρ(Q)也就是可以构成物理场的真空。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第一个的真空命题

真空命题1:现实构成物理场的真空,也就是物理真空ρ(Q),而不是所谓的“空空间”;每一个物理场的真空“点”位置,也就是由真空态基元Vn组成的物理真空量子Q,它具有能够产生出正、反粒子对的特征,有能够产生出偶发性能量的特征,而不是真空元素V0

(三)

根据Q存在的上述特征,容易理解现实物理场真空在实验中的如下基本事实:

1、由于Q存在有上述第3个特性,在正、反粒子对的V集团中各自聚集的am,也就是现代物理理论描述的正、反物质;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对等的相反手性V集团中做形式相同手性相反的活动,其存在具有了完全的对等性。

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表述的I-V模型中,粒子世界的正、反物质都来自真空Vn中本来就存在的a0,所谓正、反性,只不过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了不同的手性活动而己,它们决不可能产生于“空空间” 的无中生。

在规范理论中,粒子的正、反物质就都是从“空空间”中无中生有产生的。

2、ρ(Q)中正常Q存在对客体环境存在具有完全中性特性,在测量中只有点特征,如果把Q看成是客体化真空“新以太”,再考虑上述第4Q存在的随机涨落,因此不论怎样精确重复历史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都只能观测到不确定的但平均值是零的结果。

3、在ρ(Q)中中,当不考虑Q的随机涨落时,一对a0将不可测量,因此具有现代物理理论描述的真空隐物质特性。

Q中的a0转移成为了am时,它就转变成了物质世界中的可观测物质。在I-V模型中,真空隐物质与可观测普通物质之间,总是在可转移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空隐物质具有存在的普遍性,这几乎是当代所有理论物理学家们的共识。但在当今主流物理理论中,却又把真空隐物质描绘成了如瞑瞑世界中的鬼魂,仿佛它并不是一种本来就有的客观存在物。

综合上述陈述,我们就又很容易归纳总结出如下两个真空命题

真空命题2:在不考虑Q随机涨落、Q正常存在的条件下,物理真空对可观测客体将不产生任何影响,是一切客体的中性环境。

真空命题3:正常存在Q中,VnlVnr的内部存在内容完全实现了存在互补,a0是不可观测的隐物质,但在受激发它转移至粒子V集团后,就又转变成了在粒子中可观测的正物质或反物质。

上述这些真空命题表明,在与经验事实相符的方面,I-V模型的物理真空ρ(Q)、不仅与规范理论的真空有完全一致的实际效果,该书的论述还表明,它也还为有效回答规范理论真空无法回答的一系列最基本问题提供了可能。

【注】:本文编辑于《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第三章第五、六节的部分内容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投影网|智能电视网|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  

GMT+8, 2024-5-23 00:47 , Processed in 0.022727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3-2013 ZND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