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当贝投影 当贝市场
搜索
楼主: 小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世界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36:2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长城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The Great Wall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编号: 200-001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长城于1987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br/>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今天,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点而加以保护 。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font></strong></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请尊敬同学的劳动成果,回帖是一种习惯,一份支持。  \(^o^)/   同浙BBS 同浙论坛 同济浙院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37:0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br/></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大足石刻 </font></strong></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The Dazu Rock Carvings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编号:200-023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于1999年12月1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概 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处,始刻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62年)结束。北山石刻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共51种,以当时流行的佛教人物故事为主。它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不同于中国早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精细、技艺高超、俊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中国公元8世纪至14世纪时,民间佛教信仰及石刻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始刻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结束。宝顶山石刻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题材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胜地,展现了宋代(公元960~1278年)石刻艺术的精华。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公元1127~1278年)时期,明清两代亦稍有增补。南山石刻共有造像15窟,题材主要以道教造像为主,作品刻工细腻,造型丰满,表面多施以彩绘。南山石刻是现存中国道教石刻中造像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石刻群。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结束。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共10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佛、道、儒“三教”结合造像群。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结束。凿刻有造像的崖面全长约72米,崖高3~5米,共16窟,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此外还包括有造像记、碑碣、题刻等。石门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结合石刻群,其中尤以道教题材诸窟的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strong></font></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font></strong></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38:2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tpc_content" id="read_2872310"><img src="http://www.historykingdom.com/attachment/Mon_0708/276_2881_e6bde182cf61a84.bmp"/><br/><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黄龙风景名胜区 <br/><br/>Huanglong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br/><br/>  编号: 200-009 <br/><br/>  黄龙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br/>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br/><br/>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部的冰川组成的山谷。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高山景观和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 <br/><br/>概 况 <br/><br/>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与九寨沟毗邻。黄龙风景名胜区处于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地理状况特别复杂。整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40平方公里,区内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 <br/><br/>  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从顶峰流下的雪水汇聚成溪,沿石钟乳山坡倾泻而下,跌宕起伏,形成众多的瀑布悬流,这些瀑布泻落至山腰处,便散落聚积,从而在黄龙沟内形成了3000余个碧透斑澜的彩池,大者千余平方米,小者仅几平方米,千姿万态。池水清净,深浅不一,有的地方色彩鲜艳,仿佛彩锦。这一奇特壮观的梯状彩池群,正象人间想象中的瑶池仙境一般。 <br/><br/>  著名的黄龙沟背倚岷山主峰雪宝顶,下临涪江源流——涪源桥,是一条长7.5公里、宽1.5公里的缓坡沟谷。沟内布满乳黄色岩石,远望好似婉蜒于密林幽谷中的黄龙,黄龙沟名即来源于此。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黄龙沟以它“奇、绝、秀、幽”的自然景观而蜚声中外。 <br/><br/>  黄龙风景名胜区还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1500余种高等植物,多为中国所特有,其中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植物的有11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br/><br/><br/>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br/><br/>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br/>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br/><br/>黄龙沟背倚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鼎,面临碧澄的涪江源流。沟谷顶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岩溶水交融流淌。随着流速缓急、地势起伏、枯枝乱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钙开始凝聚,发育国固体的钙华埂,使流水潴留成层叠相连的大片彩池群,绘出了黄龙奇观的第一幅天然图画。碳酸钙沉积过程中,又与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结成不同质的钙华体,还有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泽不一,人们便称它为“五彩池”。 <br/><br/>  五彩池盛不下那么多画中秀色,于是水飞浪翻一路流淌,在长达2.5公里的脊状坡地上,形成了气势磅颉的又一奇观--金沙铺地。原来,在山水漫流处,沿坡布满一层层乳黄色鳞状钙华体。阳光下伴着湍急的水波,整个沟谷金光闪闪,看上去恰似一条巨大的黄龙从雪山上飞腾而下,“龙腰龙背”上的鳞状隆起,则好象它的片片“龙甲”。这便是黄龙沟得名的缘由。 <br/><br/>水池大的一、两亩,小的几平方米,如蹄、如掌、如菱角、如宝莲、千姿百态。巨大的水流,沿沟谷漫游,注入梯湖彩池,层层跌落,穿林、越堤、滚滩。进沟的第一池群,掩映在一片葱郁的密林之中,穿过苍枝翠叶,20多个彩池参差错落,波光闪烁,层层跌落,水声叮咚;有的池群池埂低矮,池水漫溢,池岸洁白,水色碧蓝,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有的湖中古木老藤丛生,如雄鹰展翅,似猛虎下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池中生长着松、柏等树木,或高出水面,或淹于水中,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形似“水中盆景”。 <br/><br/>彩池规模不同,形状各异,有些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光十色,争奇斗妍;浅滩上水流涌动,阳光照射,波光粼粼,晶莹透亮;水下铺垫着一层细细的浅黄色苔藓,涉足滩流,倍感柔软清凉,此时此地,恍若进入瑶池仙境。 <br/><br/>  黄龙独特的自然风景,早已为人们认识。相传很久以前曾有“黄龙真人”于此隐居修道。《松潘县志》记载,明代这里有前、中、后三座寺庙,殿阁相望,香火旺盛。后来前两寺大部颓败,留下中寺一间观音殿和沟谷顶端的后寺建筑基本完好。后寺现为道家神庙,殿内供奉黄龙真人像。迄今每逢农历六月中黄龙寺传统庙会,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群众便会聚在此,或进香朝山、入寺祈祷,或游乐赏景、欢歌喜舞。 <br/><br/>黄龙风景区是一个景观奇特、资源丰富、生态原始、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科学和美学价值的风景名胜区,这里有似加拿大的雪山,怀俄明州的峡谷,科罗拉多的原始森林,黄石公园的钙华彩池。多类景观,集中一地,堪称世界奇观。黄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br/><br/>  勤劳的藏族人民在这里辛勤劳作、创造。飘动的经幡,古老的水磨房,迟缓的耗牛……融化在奇山异水、蓝天白云之间,使人羽化登仙。而它原始的自然地貌,珍贵的生物种质,丰富的类型,还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font></strong></div>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39:2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br/>Jiuzhaigou Valley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编号:200-008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于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超过72000公顷,曲折狭长的九寨沟山谷海拔超过4800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形态不同的森林生态系。它壮丽的景色因一系列狭长的圆锥状科斯特溶岩地貌和壮观的瀑布而更加充满生趣。沟中现存140多种鸟类,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大熊猫和四川扭角羚。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阿坝县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因为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因而被称为“九寨沟”。全区面积约720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地质结构复杂。这里高差悬殊、气候多样、山明水秀。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碧绿晶莹的溪水好似项链般穿插于森林与浅滩之间。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气势宏伟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林中植物种类繁多,现有天然森林近3万公顷,植物2000余种。多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于此,其中包括脊椎动物170种、鸟类14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羽毛,充满原始森林的风貌,使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世外天地。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1992年12月九寨沟作为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境内,距离成都市400多公里,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因周围有9 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林中夹生的箭竹和各种奇花异草,使举世闻名的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乐于栖息在此。自然景色兼有湖泊、瀑布、雪山、 森林之美。沟中地僻人稀,景物特异,富于原始自然风貌,有“童话世界”之誉。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区,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这五绝而驰名中外。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山水,天然原始,四季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季,沿湖连绵数十里彩林美不胜收。九寨沟的精灵是水,湖、泉、河、滩连缀一体,千颜万色,高低错落的群瀑高唱低吟,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蓝澄澈,水中倒映红叶、绿树、雪峰、蓝天,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 树正景区是九寨风光的集中表现,河谷地带有大小湖泊100多处,沿沟叠延多个海子,个个如水晶般明澈,由于每个海子深度、沉积物和临岸景物不同,各自在色度上有差异,使片片彩池都有特征。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大自然还巧妙地在树正群海、曰则及则查洼三条呈Y形,总长50多公里的主沟内布下了108个奇特的湖泊,由飞瀑、溪流把它们串接在一起,从而使沟中的任何一景,看似有如一幅优美而出色的图画一般。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景观的奇特之处,首先在于它有108个“翠海”(当地人习惯称湖泊为“海子”)。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年代,神女沃诺色姆的情人达戈送给她一面宝镜,沃诺或许是太高兴了,竟不慎失手把宝镜摔成了108块,而这108块碎片便成了108个被称为“翠海”的彩色湖泊。其实九寨沟内大多数湖泊的真正形成是与流水中含有的碳酸钙质有关。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在远古时代,当地球处于很冷很冷的间冰期、小冰期阶段,这里水中的碳酸钙质不能凝结,它们随水流逝。到距今大约一万二千多年前,地球气候变暖后,流水中的碳酸钙才活跃起来,它们一遇障碍物就附着其上,千年万年,越积越多,也越积越高,便形成了现在人们在九寨沟见到的、由一条条乳白色的钙质堤埂蓄水而成的“海子”,在地质学上称之为堰塞湖。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许多人很小的时候就从神话故事里得知,天上王母娘娘的宫苑内有五彩瑶池,可谁也没见过,然而在九寨沟却能实实在在地见到彩色的湖泊,那便是藏匿于则查洼沟底部的五色池。透过森林间隙可见池中有的地方水色蔚蓝,有的浅绿,有的绛黄,有的灰黑,有的粉蓝……若有山风吹过,那更是满湖五彩缤纷,真的恍如五彩瑶池落入人间。在当地曾盛传,这是仙女的胭脂水染成。然而事实上它却和生长于湖泊内的水绵、轮藻、水蕨等水生植物形成的水生群落密切相关。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与之相比较,曰则沟内的五花海更显壮观。当人们从山上俯视三面环山、呈葫芦状的海子,会发现它像一个倒放的彩色大葫芦向山下倾注着永不止息的彩色水。十分奇特的是葫芦腹部有一处鹿腿形的图案,长约十多米,整个腿色为浅蓝色,而腿的中间因湖底岩层呈梅花形的一个个陷坑而呈现出墨绿色,远远望去,色调层次分明,自然构成一支梅花腿形。传说这是山神撵山时,一头受惊的梅花鹿不小心丢下的。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的瀑布很有特点,以树正群海沟沟尾的诺日朗瀑布为例,它是透过树丛缝隙而溢漫出来的。人们可见在那约百米宽的瀑布顶端,齐崭地长着一排水柳,枝叶攀搭,组成一堵绿色的墙。绿墙下端的树干间隔有序,宛如一把长梳的梳齿,昼夜不停地梳理着经久不息的流水。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九寨沟最为奇特的瀑布还属曰则沟的珍珠滩瀑布。它的石滩在一处峭壁上方,好似斜挂于天际。滩上被万年流水融成的许多圆形坑洞,经急速的流水冲进又反弹出而形成许多飞舞的水珠,它们一排排,一串串,一层层,大的如皮球,小的如弹子,个个晶莹透亮,尤其是经阳光的反射,就像一颗颗带彩的珍珠。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沿则查洼沟上行,在接近沟顶时可见一个苍茫的大湖,这便是九寨沟的群海之冠,坐落于海拔3000米之上的长海。常年以雪山为伴的长海,多少个世纪以来始终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不为人知,直到七十年代,进山的伐木雇工发现了它。一些到过那里的人说,夏日在长海荡舟十分惬意,而春秋两季,水中的世界,不是倒映出百花族拥的雪山,就是雪山衬映下的枫叶,使人一时难以分辨究竟是冬日春景,还是秋景冬日。隆冬时节,长海便成了一个硕大的冰湖……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置身九寨沟,如梦如幻。不论你仰望,俯视,还是左顾,右盼,迎接你的无处不是美景,以至许多观光者感叹:人在沟里走,如同画中行。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黄山归来不看云,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的精灵是水。湖(海子)、泉、溪、瀑、河、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千颜万色,多采多姿。高低错落的群瀑自丛林峭壁跌落,高唱低吟,热情洋溢。大大小小的群海置身于高山深谷之中,碧蓝澄澈、恬静秀美;水中倒映着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有“中华水景之王”的美誉。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20世纪70年代,这片在莽莽丛林中沉寂了千百万年的仙境终于被一群偶然闯进的伐木工人发现。1987年,被列为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在全国40佳风景名胜区评比中,名列新自然景区榜首。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又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景区。</font></strong></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40:0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编号:200-012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曲阜市,又被合称为“三孔”。“三孔”是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在内,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拥有近千间建筑的庞大建筑群。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孔庙位于曲阜市南门内,是奉祀孔子的庙宇。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最初仅“庙屋三间”,后来经过历代的不断兴建,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整个建筑群前后共九进院落,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庙内保存有大量历代塑像、绘画和石刻,这些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公里,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前后延续使用了约2500年,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孔林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围有长7公里的砖砌围墙环绕。林内树木丰茂,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林是世界上延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其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是十分罕见的。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孔府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墒赐孔府。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孔庙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庑的历代碑刻。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br/>   <br/>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孔林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font></strong></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40:47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The Potala Palace and the Jokhang Temple Monastery, Lhasa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编号:200-014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来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也被补充加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七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概 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中心的红山上,“布达拉”为梵语“普陀”的音译,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公元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此后这里一直作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布达拉宫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主建筑共13层,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宫堡式建筑,也是藏族古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包括白宫、红宫以及周边与之相搭配的各种建筑。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建成于1648年。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筑坐北朝南共7层;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部,以红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竣工于1694年,共6层,这里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以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此外,布达拉宫还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马基康、印经院、监狱、马厩、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附属建筑。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从17世纪中叶到1959年以前,布达拉宫一直是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建筑中,蕴藏了藏、汉、蒙等民族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今天,布达拉宫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成为世所公认的藏民族象征。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01年)。先后被称为“惹刹”、“逻些”等,9世纪改称“大昭寺”,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又称其为“伊克昭庙”。它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汉藏结合木结构建筑。大昭寺初建时的只有8间殿堂。15世纪宗喀巴在此创建了喇嘛教格鲁派,寺庙的香火日渐繁盛起来。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葺,最终形成了占地面积2.51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大昭寺的主要建筑为经堂大殿。大殿高4层,建筑构件为汉式风格,柱头和屋檐的装饰则为典型的藏式风格。大殿的一层供奉有唐代(公元618~904年)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金像。二层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三层为一天井,是一层殿堂的屋顶和天窗。四层正中为4座金顶。佛殿内外和四周的回廊满绘壁画,面积达2600余平方米,题材包括佛教、历史人物和故事。此外,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更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罗布林卡位于布达拉宫西侧约2公里的拉萨河畔。“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它始建于公元18世纪中叶,是历世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自七世达赖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均曾对罗布林卡进行扩建,其中以八世和十三世达赖进行的扩建规模最为宏大。八世达赖扩建后,使罗布林卡明显具备了园林特点。十三世达赖主要辟建了“金色林”,并在园林西部修建了金色颇章等建筑。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罗布林卡的占地面积约为360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以格桑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第二重围墙内南院的东南部。以措吉颇章(湖心亭)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格桑颇章西北约120米处,是罗布林卡中最美丽的景区。以金色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罗布林卡西部。各组建筑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建成,规划整齐,具有明显的藏式建筑风格。主要殿堂内的墙壁上均绘有精美的壁画。此外,罗布林卡内还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 </strong></font></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br/>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nbsp;</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nbsp;</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br/>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他们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font></strong></p>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br/>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并且经过处理的达赖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干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即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意为胜三界),其中供奉清干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它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说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毫不为过。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  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徵。</font></strong></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41:22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于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三江并流国家公园坐落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山区,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顷。公园内包含有8种保护区域的地貌,其特点主要是:亚洲三大河流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平行自北向南流淌,它们流经海拔3000余米的峡谷,两岸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河期峭壁。这个地区是中国的地震中心,也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气候现象地点之一。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概 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区内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异景观。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2"><strong>  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意义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strong></font></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41:5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武当山古建筑群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编号:200-013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15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概 况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铆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   <br/>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千米,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画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不但风景美,而且是我国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山上人文景观宏伟壮观,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唐代时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627-649年),在此敕建五龙祠。到宋代,以崇祀真武帝君为根本理义,直接为皇室服务的的武当道教基本形成。至明代成祖朱棣封武当山为“大岳”,明世宗朱厚熜更封之为“治世玄岳”。这时武当道教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据史载,明成祖朱棣崇奉道教,在建设北京宫殿(今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坛等基本完工后,于永乐十年(1412年)即命人率30万众进驻武当山,大兴土木,以十三年之功,从筠县(今丹江口市)城内的净乐宫到天柱峰金顶之绵延70公里的路旁,建成后来形成的九观、九宫、十二亭、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桥梁、七十二岩庙等整套关联完整而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之33处建筑,古栈道似银线串珠,连接着主体建筑和点缀性小品建筑,计殿堂庙宇2万多间、400多处,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构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工程之艰巨,实为世所罕见。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名山开发史上可说是仅有绝无。整个建筑体系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每一建筑单元都建在峰、峦、坡、崖涧的合适位置上,借自然风景的雄伟高大或奇峭幽壑,构成仙山琼阁的意境。既体现了皇权的威武庄严,又体现了神权的玄妙神奇,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观。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不仅是风景胜地,还是道教名山。而且,武当的武术也非同小可,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的是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当时中国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宫观始建于唐代,宋元时又陆续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他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举动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朝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朝廷家庙,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在明朝,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几百年来,武当信徒不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使武当独领风骚的,当论它的建筑。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据记载,当年朱棣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后来,由于不断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山建筑是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的,并且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铺盛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谴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武当建筑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天然图画。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琥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现在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 然而现存的建筑仍透着宏伟和精美,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武当山上道教逐渐繁盛,建了不少道观,但到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已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殿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年间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玉虚宫、紫霄宫、遇真宫、太和宫等33处大建筑群,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各具特点又互相呼应。</strong></font></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42:3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青城山与都江堰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Mt.Qingcheng and Dujiangyan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青城山与都江堰于200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概 况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此外,都江堰一带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惟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且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时它还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br/>` <br/>以下由淮南袁公路供稿: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宝瓶口引水口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据《永康军志》载“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250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 </font></strong></p>
<p></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  都江堰旅游得天独厚,有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人间仙境”——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有道教名山——青城山,还有星罗棋布的诸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娱乐设施,地理位置优越,距成都仅48公里,国道213线穿行而过,是从成都前往黄龙、九寨沟的必经之路。</font></strong></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13

主题

224

帖子

7392

积分

Lv.10初中③年级

Rank: 10Rank: 10

积分
7392
QQ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7:43:17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编号: 200-011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trong></font></p>
<p><font face="微软雅黑" color="#333399" size="1"><strong>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strong></font></p>
心心不停︱念念不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同浙bbs【论坛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最大的交流平台,旨在为校友提供一个 学习、交流、娱乐的平台。

相聚在这里便是我们的缘分,记录我们的大学生活,热爱分享,享受快乐。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www.tjzjbbs.com)已经安全运行了 ,感谢这一路来您对论坛的支持和关爱!

嘉兴市南湖网监大队网络安全重点监管站点 发帖必看
智能电视论坛电视软件智能电视资讯4K中国论坛当贝市场投影Projector1TVSBOOK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投影网|智能电视网|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  

GMT+8, 2024-5-16 22:02 , Processed in 0.114130 second(s), 2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3-2013 ZND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