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19 20:17:32

  第十六条,随时随地的实习,随时随地学习
  好多孩子说,书本上的东西自己打不起兴趣,自己学着学着就没劲了,哥很了解你们的苦衷,哥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可是自从哥发现了一件事情,腰不酸了,腿不痛了,看书也有劲了,而且哥的好多预测也都应验了。
  孩子们很想知道,哥到底发现了什么事情吧。哥就不吝惜这点私藏,给孩子们都抖出来。
  撇开我们教育制度不谈,但就说我们的教科书,的的确确老的很,满足不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饥渴(有的孩子肯定觉得教科书的知识都吃不消),那哥就教给你:运用自己的知识,解答社会事件。
  举个例子,比方说你的专业是电影学,那么好
  第一步,你把今年的出品的电影全都用你的专业知识写出评论,从各个方面,镜头,音效,剪辑,表演,剧本……做出电影评论。
  第二步是跟踪调查,这几部电影的后续情况,包括宣传手段和宣传力度,票房成绩,获奖情况之类,看看几部电影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第三步,试着去解释这些电影的成绩。
  毕竟哥不是在讲电影,而是在讲学习。所以细节方面我就不多说了。通过上面一些列的过程,你不仅能深刻的体会到你学习的知识的具象表达,更能够对当前的电影市场做深一步的了解,更能让你对电影市场的周边有更宽广的知识面。
  这种方法的妙处不是我一句话就能概括出的,也是我这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懈,让我觉出使自己发生巨大变化的。
  
  
  以上是举的电影作为例子,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活学活用。
  
  要是觉得哥说的好,记得顶顶我啊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0 21:34:20

  第十七条,脱离了现代文盲,千万别滑落为传统文盲
  我相信,只要是能看见我帖子的孩子都已经脱离了现代文盲的行列,什么叫现代文盲,就是不会上网,不会用电脑,不会说英语(英语,英语,狗血的英语,哥承认,哥还没有完全脱离现代文盲的行列,汗一个先)。那么什么是传统文盲呢,就是不懂中古传统礼仪。
  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礼多人不怪。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礼仪行为标准,但是你的礼仪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不敢说,这得能用实践来证明,比如你出门办个事,遇见陌生人说个话,举手投足,言语之间,是不是受人待见,是不是能让人说“呵,这小伙子(大姑娘),知书达理,招人喜欢”。那有的孩子就要反对我了,我的性格就这样,处处彰显了我的与众不同,别人不待见那是因为没有找到我本应归属的人群。哥要告诉你,要是遇人知物不懂得礼仪规范,你是要吃亏的。将心比心,你喜欢懂事懂礼貌的孩子,还是喜欢别别扭扭的孩子,我相信你会选第一种吧。
  那么什么样的礼仪能让人接受呢,这也是我一直很不想说的问题,因为现在孩子们接触到了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文明,太多的常识,太多的禁忌,慢慢的,你的行为举止言谈就会变得混杂不堪,四不像了。在特定的场合,一会蹦出个网络用语,一会蹦出个英文单词,这样的表现结果肯定是很狗血的,一来显得没素养,而来显得你人云亦云(就像听一个你听过的笑话,再也笑不出来一样)没有主见,三来显得你比较轻浮。请孩子们注意,我这里指的是特定场合,而不是所有场合。
  这么给你说吧,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的传统礼仪最能吃得开。哥再强调一遍,中国的传统礼仪最能吃得开。
  那么怎么办,怎么让自己变得知书达理,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哥教你几个方法。
  一是观察,观察成年人是怎么举止言谈,我指的是观察有涵养的成年人,一般是文化程度越高越好。
  二是读书,不是让你读四书五经,多读一些明清是时代的小说,慢慢的你就会耳濡目染。
  三是联系,多接触不同层次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试着多和他们交流,慢慢的你就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成为一个又素养的好孩子。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0 21:34:53

第十八条,不要做任何事模仿伟大的祖国,咱没有那么牛逼的人力,财力,物力。
  大家注意我说的是任何事。
  一直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都是花大力气办大事,像奥运会,从场馆的建成,到奥运会开幕式,从塑料袋禁止令,到中国代表团夺冠,哪个不是牛哄哄的大事。还有我们祖国应对非典,也是利利索索,漂漂亮亮的完成。我们的祖国有两支特别善于打硬仗的队伍,拆迁,城管,钉子户和摊贩见了更是闻风丧胆,落荒而逃,所到之处无不平息。
  学校也是,什么时候来领导检查了,额的神啊,孩子们就悲剧了,每天都得打扫卫生,排练节目欢迎。什么时候几个校外的男子在女生宿舍制造了几个保研名额,学校才知道安全不够啊,雇保安,装安检系统,拉监控。
  孩子们肯定也在国家的大力培养下多多少少有花大力气办大事的习惯。比如说,作业总是积攒到最后一刻爆发了,连夜突击。马上考试了,前一天晚上不睡了,拼了小命也背完。衣服不到没穿的时候坚决不洗。
  这里撇开,制度问题,面子工程,国家和学校的苦衷不谈,但就说这种行为的背后投射出来的其实是临时抱佛脚的本质。
  我又重复的看了上面所说的,我发现自己的有些例子不太符合我的意思,大家明白就好。今天脑子有点锈,比较疲劳。
  下面就要说为什么任何事都这么做不好,这样做,并不是不出效果,好多事都能这样解决,但是这样做,只有结果,和快速处理的技巧,不会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对于一些必须慢慢积累的事情是一种危害。
  但是有些事情还就得这么做事最行之有效,就是那种只要求结果,不在乎怎么做到的。
  
  
  
  说这些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你要明白你所做的事情的性质,不要养成了祖国这种财大气粗的性格,对你今后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0 21:35:36

  第十九条,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你千万别当是扯淡
  小时候思想品德这本书,教育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爱尼玛。反正就是没有爱自己以及和自己沾边的人事物。孩子们有几个听了的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是不太叫你信服啊,那这种人生观是不是错了呢,哥负责人的告诉你,没错,而且非常正确,要是大家都这样,这是一个多美的世界啊,那你为什么没有坚持啊(别跟我说你一直在坚持 = =!),因为他不现实。
  为什么他不现实啊,因为他没有给我用心的,积极的,健康的活下去的充足的解释和论述,顶多是教育你要积极向上,助人为乐。
  哥今天的目的不是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开涮,而是告诉孩子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信念,让你不至于活的像一个躯壳,让你遇到不知所措的事情不至于不知道怎么选择。
  哥声明一下,哥所说的不是你们的思修课本,很显然我们的思修课本也不足让人信服,为什么,上面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和苛刻的要求,深入不到我们的内心,不能给我们足够的勇气和动力。
  那么到底,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有用没用呢,作为一个毕业生,哥告诉你非常有用。特别是在现阶段的社会中,要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作为支撑,你很容易左右摇摆,随波逐流。
  要是哥再继续往下说就牵扯到了宗教观和意识形态上面了,这在往下讲的话人和人的分歧就大了,也不是我随口一说就能解决的了的,哥教给不了你们怎么做人,也不能说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是哥既然说这条了我就得讲下去。
  哥不会给你灌输意识形态的东西的,因为哥不是政治课本,但是会告诉你们适用于任何人的观点,也是哥一直以来秉持的几个观点。
  多行善事,切莫图报(这里的善事你要知道,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用心揣度,孰能生巧
  知恩图报,言出既诺
  明辨是非,遇事三思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0 21:36:03

本帖最后由 狂奔的蜗牛 于 2013-8-20 21:38 编辑

  第二十条,莫被浮云遮望眼,你犯的错哥不买单
  看上去这两句话好像没有什么联系是吧,下面就看哥把这两句话硬生生的凑合到一起。
  中国有句诗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现在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是“神马都是浮云”。
  可见浮云这个东西自古至今都存在,那么浮云到底是什么呢,让哥解释的话就是,看的见摸不着,一会就能散去的东西。
  现阶段好多的浮云在你我身边,我相信孩子们大学的这几年会有很多的浮云。浮云的出现会有很多原因的,有些是人为制造的,有些是系统刷出来的,有些是你自己没看清
  哥总是用浮云这个词,孩子们多少有些不太理解,那哥就用具体的事件说下什么是浮云。
  前几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出现短信这种神奇的通讯方式的时候,好多蛋疼的人都非常喜欢,每天能发好几百条(不是必要的那种,是他闲的),那年我们国家的短信通信数量是世界上最高的,好多专家就开始担忧了,说我们国家的人有短信强迫症啊,咋咋咋的,说的老严重了。没过多长时间,短信的通讯量自己就降下来了。这就是浮云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恶搞短片出现的时候,那火的不得了啊,从那开始,中国每年都会出产数量极其多的恶搞形式的网络短片啊之类的,好像有这么两三年的时间,恶搞的东西就再也吃不开了。这就是浮云
  现在的房价,真叫一个天价,买一套房子的钱够一个普通工人两辈子不吃不喝的积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降下来,但是我知道肯定能降下来,哥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根据的什么就不细讲了,毕竟哥不是搞经济的。这也叫浮云
  说到现在,孩子们明白什么叫浮云了吧,简单的说就是,短时间内的不正常现象,而且一段时间后会过去的事情。
  浮云可不止我说的这些,很多很多,出现在你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别被浮云遮了眼,浮云的出现一般会伴随有三种人。1,上当受害者,就是现在买房子的2,旁观者,就是现在持观望态度的,比如哥3,就是投机获利者,炒房子的,房地产商。
  我把这些说了之后,孩子们心理就有数了,就能比较容易的分清什么是浮云了。
  那么浮云和买单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就是别做上当的人。
  这里的关键就是分清什么是浮云,最次你也要做一个旁观者,就算不能成为获利者。
  有些浮云是人为的,有些是不小心弄出来的,就存在过失的问题了,我的意思就是说,孩子们还小,千万别做了受害者,别给别人的过错买单,哪怕是国家的帐,咱也不买。
  
  
  说这点和孩子们的大学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千万别追了四年,完事一看,哦,原来是浮云。
  
  
  说到这就要求孩子们长脑子了,有些事情不好判断是不是浮云,哥教给你。
  看历史
  看国外
  看反应
  看舆论
  看有无哥提到的三者

宿命牵绊不住情 发表于 2013-8-20 22:59:23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1 21:22:51

  第二十一条,
  一谈读书,我压力很大,每个人的读书的习惯都不一样,每个人读的书也都不一样。所以说读书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异议,但是哥既然敢说,就要坦坦诚诚的告诉大家我读书的真实情况,不敢说对,但是我敢说,我的读书方式让我真真正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让我切切实实到了智慧的光芒,让我的的确确体会到了情节的魅力,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
  废话不多说了,切入正题。
  话可得说前面,我说的只是我的读书习惯,孩子们可以借鉴不要照搬。
  我读的书分为种,一是思想类,一是情节类,一是唯美类,
  首先说说思想类,小时候接触的大多都是很主流的书,大多是五四时期的作家,写的东西也都是很主流的,那时候我觉得那些东西写的都挺对的,看着看着也自己也有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冲动。渐渐的大了点之后,发现那些东西是那么的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一心为公,满腔热血。
  后来慢慢的就知道了,以前读的书都不叫思想,顶多叫个想法,因为那个没有成型的思想体系,(说句题外话,这也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区别,一个是思想体系,一个是想法)。至于那些红色主旋律的东西也只是随声附和而已。
  高中的时候开始学习鲁迅的东西,也慢慢的对他感兴趣,读了很多他的东西后发现,鲁迅叔叔的东西也不能完完全全的叫做是思想,虽然都称呼他鲁迅思想,在我看来,鲁迅的思想无非是特殊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而已。王小波叔叔的东西也属此类。
  我说到这里,我的心就开始提起来了,所以我要解释一下,我并没有一星半点的否定红色主旋律和鲁迅叔叔的意思,我的意思只是他们的著作都不能独立成一个思想体系。这么给你说,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抱着鲁迅全集是不能找出解决的办法的,里面没有成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家能明白了吧。鲁迅叔叔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作家,我非常非常尊重他。也包括王小波叔叔。
  后来,我终于碰见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孩子们肯定会说完整的思想体系太多了,好多哲学家的著作都是,呵呵,哥只能说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碰那么深奥的东西,随缘吧,我就写得这些都是大众话的,你我都能接触到的)。
  马克思主义,当时看了,感觉写得真的不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能拿来就用的。但是越往后越觉得马克思的东西都是大实话,那些东西在我现在看来,都是只要有一定的阅历自然就会明白的东西。换句话说,马克思思想最好是孩子启蒙用的。恕我说的过分。
  在往后,终于让我看到了智慧的光芒,毛泽东思想。要是有人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毛文选》。毛文选的思想体系伟大的不一般,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有的孩子会说毛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没错,是这样,但是毛思想的大智慧在于他的前瞻性和方法论。《毛文选》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之一。那本书也给了我不小的力量。
  《毛文选》也是我在高三之前就看完的东西了,当然哥不会只停留在老毛的理论上面了,之后我又有了对毛思想否定的念头,具体就不说了,影响太不好。
  之后又接触了厚黑学,鬼谷子比较邪门歪道的思想理论,都很受启发,可是我渐渐的又发现,人生在世更多靠的不是手段和方法,而是立身。
  所以大学四年一直都喜欢研究宗教和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发现那些能让我产生皈依动念,那是种虔诚和舒适的感觉。
  
  
  以上是我的读思想类书的感触经历,更是我的思想变化的真实的写照。
  
  
  在往后写的是情节类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1 21:23:36

情节类的书就是故事性占主导的,没错就是小说,但是也不全是,叙事诗也算,纪实文学也算,总之是情节占主导的。
  小时候喜欢看寓言类的东西,狐狸碰到老虎了,然后巴拉巴拉的。就是这样的,读来很有趣,也时常能长点知识。
  后来发现寓言类的东西故事情节太过平淡,读来无趣,然后就狂看了几年的日本漫画。
  往后就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我买的第一本小说,是贾平凹的《在商山》。看了两页完全不懂,就放弃了。
  终于迎来了我爱看的小说,武侠类的。我相信也是大多数孩子们的钟爱。国外的小说看过一两本感觉没多大兴趣就没继续。
  上了高中之后,看的小说就比较多了,张爱玲的,史铁生的(前一阵史铁生去世,我也难过了好一阵),王朔的,刘震云的,王小波的,海岩的,等等,总之高中三年看了却是不少的小说。
  看了这些小说一开始喜欢小说的那种带入感,就是能跟随小说里的人物喜怒哀乐。渐渐的我不爱看特殊时期下的小说了,比方说抗日时期,文革时期,我更喜欢去搜集一下那个时期的史料来看,不喜欢钻进作家构建的世界。
  慢慢的我要求的不是小说的代入感了,我要求的是故事的推动力。这样我就从看小说人物的外部环境转向了关怀小说人物的内心波动。换句话说,我看的小说的推动力从外因转向了内因。
  说到这,我推荐史铁生的小说。
  当然,现在我看的小说大多都是传统的古代小说。现在我最爱的作家是李渔。
  也偶尔看一些商场官场勾心斗角的小说
  
  
  还是那个原因,我现在想在小说里面找到归属感。书生文人的事情我更喜欢。
  
  
  
  最后是唯美类的。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1 21:25:17

  唯美类的,诗歌啊,散文啊,游历啊之类的。
  古诗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学校开始接触的,当时体会不出里面那些厚重的感觉,现在再重读,感觉越来越有味。我抨击一下教育制度,我觉得马哲应该是小学课程,而古诗词应该是大学课程才对。
  这些都是从高中才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的。高中的时候,很系统的把古诗,现代诗读了一遍。那时候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语文作文用得上。结果也挺见效的,高考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近130,可惜我狗血的理综了。
  一开始我读这些东西就奔着一个东西,就是华丽丽,看谁写的华丽丽就喜欢谁,什么余秋雨啊,王安忆啊,王国维啊,顾城啊,周国平啊,他们的东西我都了如指掌。
  后来发现,华丽丽的东西都是表象,都是表象,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然后我转向了关注文学作品的传神与否,是否能表达出一个文人的气质。这点我承认余秋雨老师完成的不错。
  现在我关注的是唯美类文学作品的营造性。
  打个比方说,一般的散文(这里暂且用散文代表唯美类的),就像一幅画,看上去很美。
  好点的散文,就像一部毛片,意淫起来很美。很好的散文,就像一杯茶,品起来很美,品完嘴里的余香也那么美。神级的散文,就像一场梦,透彻心扉的那么美,让你久久不能平静,还想找个机会继续做下去,可惜再也续不上了。
  这类作品我最喜欢的作家,汪曾祺汪老。
  
  
  
  现在我很喜欢读古诗词,感觉有些东西是高中时候曲解了的,罪过罪过啊。
  
  
  
  好了,读书的东西我就写这么多了,还是那句话,这些都是我的读书感悟,孩子们只可旁观,不可照搬。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3-8-22 20:25:39

  第二十二条,你能不这么水么,能不这么新闻联播么,敷衍的最后结果是变成空气
  这一条的构思有点复杂,请孩子们细细的看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广播站,下面哥就以广播站为靶子,进行攻击。
  在我看来,广播站的大部分孩子,除了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标准意外,就别无是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还得从新闻联播说起。
  前些时候,上海不是开世博会嘛,我看新闻联播,主播每次结束语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在小的时候,听到主播讲这样讲,感觉主播好会说话,现在我长大了,没想到主播还是一如既往的幼稚(当然是撰稿人的事,这里为了明确就先让主播当替罪羊)。我的意思大家可能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就是,小时候听到主播这么讲心理很舒服,越大越觉得无趣,换句话说,主播的这种话是哄孩子的,一上初中就再也哄不住了。
  那么和广播站有什么关系呢,很明显,广播站的孩子也是在有意无意的向新闻联播看齐,说出来的也是这种哄不住任何人的话。
  先说一下这种话的特点,1,只说好不说坏。2,只为事件找优点,不为事件找缺点。3,只往前看,不往后看。4,只说形式,不讲内容。5,只说无关痛痒的皮毛,不深入肉里。还有好多,孩子们没事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能总结出。
  当然,我承认,这种话在我们的党政国家是最安全的,哄孩子的话,是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利益的话,是很安全的话,是有利于和谐的话。
  但是,注意,哥又开始了我帅气的转折了,新闻联播面向的是全国人民,广播站面对的是全校师生。长期以往下去,就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氛围,就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狗血的办事态度。因为他们说的这些话就是只一个形式而已,就像在一个照片上加上边框,其实对照片本身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可有可无。形式惯了,内容也就被忽略了。
  我的意思也就渐渐明了了。我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当成广播站里放屁一样的广播稿一样,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
  这些东西,你们听长了,也就慢慢的变成这样了,在众人面前说话,也只会捡着好听的说,捡着哄孩子的话说,《让子弹飞》中,王麻子出征前,就说了两个字“出发”。没有形式,只有内容,这才是真正的态度。
  话又说来,这种哄孩子的话,你还真得会说,但是,会说归会说,你的心理可别没数,不要被这种天下太平的气氛催眠。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主流的媒体在催眠你,让你以为天下太平,慢慢你要是真的被催眠了,真的以为天下太平了,你就错了,那个时候,你说的话还是做的事情都是富含了充足的水分,整个思想里面都是形式,整个人就成了空气了。
  对了,这种态度就叫敷衍。把自己也敷衍成了空气,天下太平,皆大欢喜。
  慢慢的从自欺欺人,变成了一朵浮云。
  
  
  你带着袖章说我,我们的农田亩产万斤,慢慢的就自己都信了,接下来的就是三年荒灾。
  
  
  现在就是一个主流催眠,民众觉醒的时期。我说这些话不是让你造反,是让你心理有数,别想傻子一样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这些话,你得会说,但心里要明白,我逗着你玩呢。。。。。。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大学怎样过?学弟学妹看过来,请学长学姐指点!(搜集贴---给还没毕业的同学的衷心告诫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最大的交流平台,旨在为校友提供一个 学习、交流、娱乐的平台。

相聚在这里便是我们的缘分,记录我们的大学生活,热爱分享,享受快乐。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坛(www.tjzjbbs.com)已经安全运行了 ,感谢这一路来您对论坛的支持和关爱!

嘉兴市南湖网监大队网络安全重点监管站点 发帖必看
智能电视论坛电视软件智能电视资讯4K中国论坛当贝市场投影Projector1TVS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