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频率在20Hz-20kHz的声波称为:
( B )A 次声波 B 可闻声波 C 超声波 D 不可闻声波
2. 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时,反射镜M2与M1必须:
( A )A 平行 B 垂直 C 重合 D 不一定
3. 通过夫兰克-赫兹实验装置测量电流IP变化得到电子能量的变化,从而证明了原子:
( D )A 能量连续化 B 电荷量子化 C 电荷连续化 D 能级量子化
4. 通过测绘夫兰克-赫兹管板流IP与加速电压U2的关系曲线,测定了什么的第一激发电位U0?
( D )A 空气 B 氧气 C 氧原子 D氩原子
5. 油滴在电场中达到静态平衡后,撤掉平衡电压U,使电场力为0,油滴最终会如何运动?
( C )A 向上运动 B 向下运动 C 匀速向下运动 D 静止
6. 在双踪示波器的使用实验中,研究了什么磁介质的磁滞回线?
( C )A 顺磁质 B 抗磁质 C 铁磁质 D电磁铁
7. 在进行n次测量的情况下,任一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 A )(A)
(B)
(C)
(D)
8. 在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遵从高斯分布的条件下,真值处于x ±σx 区间内的概率为
( B )(A) 57.5 % (B) 68.3 % (C) 99.7 % (D) 100 %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在答案上打圈如 )
1. 分光计设置两个读数窗是为了消除仪器的偏心差。 T
2.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非定域干涉 T
3.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不一致。 F
4. 双踪示波器的示波管由电子枪、Y偏转板、X偏转板、荧光屏组成。 T
5. 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波和交流电压间的转换,当电信号的频率与换能器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其输出能量最小。 F
6. 衍射光栅实验中,望远镜适合接收平行光且可清楚看见叉丝、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平行光垂直入射光栅面是分光计调整的必要条件。 T F
三、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36 分)
1. 在双踪示波器实验中,测量相位差的公式为:j1= ΔL/L*360 , Sinj2= B/A 。
2. 声速测定实验中采用了 共振干涉 法和 相位比较 法,数据处理时,波长A类不确定度uv= ,声速相对不确定度uv/v= 。
3. 频率在 20 kHz以上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本实验采用 压电陶瓷 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转换。用共振干涉法测量波长时,测得相邻两极大值时探头移动的距离为 。声速理论值v’与温度t的关系为 ,式中T0= K,T= 。
4.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IP随加速电压VG2变化,其相邻峰或谷的电压差值DV 代表 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对于氩原子,DV值约为 13.1V 。
5.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上的电荷是用 静电平衡 法产生的,平衡时,重力与 静电 力相等,静态法测量油滴速度的先决条件是重力和 粘滞阻 力相等,这时油滴做 匀速下降 运动,速度由 下降距离 和 下降时间 求得。
四、综合题(任选2题,每题9分,共18分)
1. 画出用非定域干涉条纹测He-Ne激光波长的装置简图(光路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如λ=6.328×10-4mm,空气折射率n=1,试求等倾干涉条纹变化ΔK=100时,动镜M1的位移量Δd为多少?
2. 已知f=41.50kHz,用共振干涉法测得li的10个数据为0.512、0.920、1.336、1.758、2.186、2.594、3.006、3.424、3.842、4.276cm,请用逐差法计算波长l,并计算声速v。
3. 写出光栅方程公式,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并说明为什么在相同的角度测量误差情形下,用高级次衍射条纹来测量光波波长相对误差较小。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课程考核试卷(B卷)
2008 — 2009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名:物理实验(下) 考试考查:考查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 )、重考( )试卷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得分
分组实验时间:周 第 节课 组
A卷
一、选择题(每题3.5分,共28分)注意:将答案填入左边括弧内如( A )
1. 频率在20Hz-20kHz的声波称为:
( B )A 次声波 B 可闻声波 C 超声波 D 不可闻声波
2. 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时,反射镜M2与M1必须:
( A )A 平行 B 垂直 C 重合 D 不一定
3. 通过夫兰克-赫兹实验装置测量电流IP变化得到电子能量的变化,从而证明了原子:
( D )A 能量连续化 B 电荷量子化 C 电荷连续化 D 能级量子化
4. 通过测绘夫兰克-赫兹管板流IP与加速电压U2的关系曲线,测定了什么的第一激发电位U0?
( D )A 空气 B 氧气 C 氧原子 D氩原子
5. 油滴在电场中达到静态平衡后,撤掉平衡电压U,使电场力为0,油滴最终会如何运动?
( C )A 向上运动 B 向下运动 C 匀速向下运动 D 静止
6. 在双踪示波器的使用实验中,研究了什么磁介质的磁滞回线?
( C )A 顺磁质 B 抗磁质 C 铁磁质 D电磁铁
7. 在进行n次测量的情况下,任一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 A )(A) (B) (C) (D)
8. 在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遵从高斯分布的条件下,真值处于x ±σx 区间内的概率为
( B )(A) 57.5 % (B) 68.3 % (C) 99.7 % (D) 100 %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在答案上打圈如 )
1. 分光计设置两个读数窗是为了消除仪器的偏心差。 T
2.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非定域干涉 T
3.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不一致。 F
4. 双踪示波器的示波管由电子枪、Y偏转板、X偏转板、荧光屏组成。 T
5. 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波和交流电压间的转换,当电信号的频率与换能器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其输出能量最小。 F
6. 衍射光栅实验中,望远镜适合接收平行光且可清楚看见叉丝、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平行光垂直入射光栅面是分光计调整的必要条件。 T F
三、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36 分)
1. 在双踪示波器实验中,测量相位差的公式为:j1= ΔL/L*360 , Sinj2= B/A 。
2. 声速测定实验中采用了 共振干涉 法和 相位比较 法,数据处理时,波长A类不确定度uv= ,声速相对不确定度uv/v= 。
3. 频率在 20 kHz以上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本实验采用 压电陶瓷 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转换。用共振干涉法测量波长时,测得相邻两极大值时探头移动的距离为 。声速理论值v’与温度t的关系为 ,式中T0= K,T= 。
4.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IP随加速电压VG2变化,其相邻峰或谷的电压差值DV 代表 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对于氩原子,DV值约为 13.1V 。
5.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上的电荷是用 静电平衡 法产生的,平衡时,重力与 静电 力相等,静态法测量油滴速度的先决条件是重力和 粘滞阻 力相等,这时油滴做 匀速下降 运动,速度由 下降距离 和 下降时间 求得。
四、综合题(任选2题,每题9分,共18分)
1. 画出用非定域干涉条纹测He-Ne激光波长的装置简图(光路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如λ=6.328×10-4mm,空气折射率n=1,试求等倾干涉条纹变化ΔK=100时,动镜M1的位移量Δd为多少?
2. 已知f=41.50kHz,用共振干涉法测得li的10个数据为0.512、0.920、1.336、1.758、2.186、2.594、3.006、3.424、3.842、4.276cm,请用逐差法计算波长l,并计算声速v。
3. 写出光栅方程公式,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并说明为什么在相同的角度测量误差情形下,用高级次衍射条纹来测量光波波长相对误差较小。
一、 选择题(每题3.5分,共28分)注意:将答案填入左边括弧内如( B )
1. 利用电子开关线路,将两个待测的电压信号周期性地轮流作用在Y偏转板上,由于荧光物质余辉视觉人眼滞留效应,能在荧光屏上看到
( )A 正弦波 B 方波 C 稳定的波形 D 两个波形
2. 超声波的频率在:
( )A 20Hz以上 B 2000Hz以上 C 20kHz以上 D 35 kHz以上
3. 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时,反射镜M2与M1必须:
( )A 平行 B 垂直 C 重合 D 不一定
4. 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直接证实了:
( )A 电荷的连续性 B 能量连续化 C 能级量子化 D电荷的不连续性
5. 通过测绘夫兰克-赫兹管板流IP与加速电压U2的关系曲线,测定了什么的第一激发电位U0?
( )A 空气 B 氧气 C 氧原子 D氩原子
6. 油滴在电场中达到静态平衡后,撤掉平衡电压U,使电场力为0,油滴最终会如何运动?
( )A 向上运动 B 向下运动 C 匀速向下运动 D 静止
7. 将材料置于交流磁场中,并逐渐减小磁场强度,磁滞回线将逐步缩小,直至成为坐标原点处的一个点,这个过程称为:
( )A 磁化 B 磁感应 C 退磁 D 热退磁
8. 若测得超声波的频率f =(5.072 ± 0.015)×10 4 Hz ,U r f = 0.4 %,波长 l=(0.6862 ± 0.0027)cm ,U rl= 0.3 % ,则声速v(v = fl)表示为:
( )A v =(348.0 ± 1.7)m/s U r v = 0.5 % B v =(348.0 ± 1.74)m/s U r v = 0.5 %
C v =(348.0 ± 1.4)m/s U r v = 0.4 % D v =(348.0 ± 1.39)m/s U r v = 0.4 %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在答案上打圈如 )
1.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He-Ne激光波长只能在同心圆不断冒出时进行。 T F
2. 双踪示波器的示波管由电子枪、Y偏转板、X偏转板、荧光屏组成。 T F
3. 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能和交流电能间的转换,当电信号的频率与换能器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其输出能量最大。 T F
4. 电子经加速电压U2加速后,能量为eU2>eU0的电子与原子碰撞时可发生弹性碰撞。 T F
5. 当一带电油滴在垂直方向的电场中处于静态平衡时,有 T F
6.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一致。T F
三、填空题(每题 1.5 分,共 36 分)
1.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面板上,VF 为 调节灯丝电压,VG1 为 控制栅电压 ,VP为 减速电压 , IP为 板级电流 。
2. 夫兰克-赫兹实验中,曲线图上相邻峰间的电压差值代表 第一激发电位 ,实验中测得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约为 11.55V 。
3.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上的电荷是用 静态平衡法 法产生的,平衡时, 重 力与 静电 力相等。
4. 静态法测量油滴速度的先决条件是 粘滞阻力 力和 重 力相等,这时油滴做 匀速下落 运动,速度由 下落距离L 和 时间T 求得。
5. 分光计的用途是 测量光线偏转角度 ,它主要由 平行光管 , 望远镜 , 小ping台 和 刻度盘 四部分组成。为了消除仪器的偏心差,采用 双游标 装置来测量角度。
6. 当波长为λ的平行光垂直入射透明与不透明相间的周期性结构 衍射光栅 时,透过的光衍射与相干叠加,亮条纹满足条件: (a+b)sin φ = Kλ k=0,正负(1,2,3。。。。。。)
7. 密立根油滴实验说明 电荷的量子化 ,基本电荷的测量值约为 1.602 ´10-19C。
四、综合题(任选2题,每题9分,共18分)
1. 已知电容放电方程,请画出实验电路简图,并写出半衰期T1/2的计算公式。若给出R+r=570W,测得T1/2=0.18ms,计算C。
P61 公式 1 ,2,3,
2. 曲线中第一峰值对应的横坐标电压值,是否就是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请说明原因。
否
已测得光栅常数d=3.330μm,并测得对应于±2级兰光谱线的左、右窗读数分别为101°49’、281°47’和71°20’、251°20’,请计算兰光谱线波长λ。(要写出衍射角φ和波长λ的计算公式及过程)φ在P76 (a+b)sin φ = Kλ d= a+b
PS:答案是错的自己翻 |
|